第三十回 九太子征伐九黎
九太子征伐九黎
却说勾龙生得身长一丈,面如冠玉,峨冠束发,先至演武厅以候九太子,且看九太子怎生打扮出兵。真个是朝中天子二宣,阃外将军一令。只见十万大兵燕翅排开,帜祴音该鲜明,队伍不杂。军中奏乐三番,画鼓三通,单等太子到来:
长太子名辂明,年二十四岁,生得身长一丈三尺,白面长髯,朱唇皓齿,头戴紫金冠,身穿百花锦战袍,手提丈八枪,坐下千里白龙马。
二太子名苍舒,年二十三岁,生得身长一丈四尺,白面乌须,头戴凤翅紫金盔,身穿大红锦战袍,手提三尖两刃刀,坐下追风青骢马。
三太子名隤恺,年二十二岁,生得身长一丈二尺,面黄须赤,头戴束发冠,身穿绿锦袍,左弓右箭,手持方天画杆戟,坐下一匹黄骠马。
四太子名梼戭音仇眼,年二十一岁,生得身长一丈三尺,乌髯赤面,头戴虬龙金盔,身穿青锦战袍,手提两口青锋斩妖剑,坐下一匹紫骅骝。
五太子名大临,年二十岁,生得白面乌须,身高一丈二尺,头戴紫金盔,身穿锁子黄金甲,红袍白马,手提偃月铜刀,左弓右箭。
六太子名庞降,年十九岁,生得青面赤发,身高一丈二尺,头戴烂银盔,身穿绿锦战袍,手持月样宣花斧,坐下一匹逐电乌龙马。
七太子名庭坚,年十八岁,生得面赤口方,身高一丈一尺,头戴蟠龙盔,身穿百花锦征袍,手提两柄流金锤,坐下一匹枣骝驹。
八太子名仲容,年十六岁,生得身长一丈一尺,面黄无须,头戴四凤盔,身穿绛红袍、黄金甲,手持丈八蛇矛,坐下一匹千里粉青马。
九太子名叔达,年十五岁,身长一丈,白面朱唇,发刚齐眉,未冠,头戴束发冠,身穿紫锦袍,腰系八宝玉带,手持虎尾鞭,坐下银褐马。
勾龙见九位太子齐至教场而来,忙下座,出辕门外迎接入到演武厅上,一一相见毕,次序坐下。茶罢,太子辂明言曰:“我等承保举奏父王统领兵征黎,明等兄弟无能,恐负先生所荐。凡有不识皆愿先生教之!”勾龙曰:“九黎所倚仗者,乃得一九宫阵法,首尾相连为势。凡他出兵,必是此阵。此阵造次不可攻,若一攻之,定然遭其计。”太子曰:“似此,何法破之?”勾龙曰:“此亦不难,但要观其动静,若有一动,便分兵三路杀进,彼必败走。若走之时,分付军士各带行粮,晓夜追赶,则九黎可擒矣。”太子曰:“承先生之教,顿开愚茅塞,但不知九黎今到何处?”言未毕,小卒报曰:“九黎领兵一路,逢州杀州,遇县劫具,无人敢敌,望风投降,已杀至高阳,只差二三百里。望太子速去迎敌!”太子闻报,问勾龙曰:“足下高明,今日用何策胜之?”勾龙曰:“臣闻帝丘地但广阔,甚好安营待敌,太子宜速去先占住,以得地利,只恐九黎先占,难以复夺。”太子忙传军令:“三军今夜要到帝丘!”三军怎敢消停,人如流水急,马似疾风吹,帝丘早到。勾龙即排九个大寨为九龙阵。太子大喜,扎营已毕。
却说黎贪与八弟曰:“此处高阳不远,惟帝丘地广可以下寨,众弟催兵速行,先占地利,以便出战。勾龙有谋,倘彼占去,我兵无处存立。”八弟得令,催兵趱行。细作报曰:“今颛顼帝命勾龙为参谋,九太子为将帅,统精兵十万已在帝丘待敌。”九黎闻报大惊曰:“吾只料颛顼必召天下诸侯,勾龙为使,一时诸侯不至,我兵急进,高阳可得,颛顼可擒。谁知不召诸侯,乃用九子为将帅。不知九子是何名?智勇何如?”九黎有一臣姓乐名利,出奏曰:“臣知九太子名。”黎贪曰:“汝既知,速言之!”乐利曰:“此九太子皆帝后邹屠氏所生,长名辂明,次名苍舒,三名隤恺,四名梼戭,五名大临,六名庞降,七名庭坚,八名仲容,九名叔达,俱善兵书、武艺,皆有勇略,主公不可轻敌!”九黎曰:“比前那九路诸侯何如?”乐利曰:“前九路诸侯全仗勾龙指示。今九太子皆有才能,非九侯之比。”九黎曰:“我兄弟有九宫之势,彼纵有能,我等但不相离;彼无有我九宫之势,来日出战,便见端的。”
- 推荐作品:
- 史
- 子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论语
- 其他经学
- 大学
- 子夏易传
- 大戴礼记
- 三国志
- 宋史
- 新唐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宋书
- 新五代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北史
- 金史
- 陈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过江七事
- 五代新说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唐才子传
- 十六国春秋
- 英雄记
- 吴越春秋
- 江南野史
- 徐霞客游记
- 东京梦华录
- 华阳国志
- 蛮书
- 都城纪胜
- 政书
- 通典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儒家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荀子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幼学琼林
- 盐铁论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将苑
- 吴子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投笔肤谈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扬子法言
- 棠阴比事
- 农家
- 天工开物
- 北山酒经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针灸大成
- 饮膳正要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三命通会
- 撼龙经
- 天玉经
- 李虚中命书
- 谱录
- 茶经
- 随园食单
- 鬼谷子
- 吕氏春秋
- 墨子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龙文鞭影
- 困学纪闻
- 西京杂记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水浒传
- 西游记
- 红楼梦
- 搜神记
- 儒林外史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东周列国志
- 初刻拍案惊奇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新齐谐
- 隋唐演义
- 东游记
- 古今谭概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夷坚志
- 杨家将
- 绣云阁
- 说唐全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刘公案
- 朝野佥载
- 小五义
- 唐摭言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释家
- 心经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道家
- 庄子
- 阴符经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庭经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亢仓子
- 尹文子
- 刘子
- 诗文评
- 古文观止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呻吟语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词源
- 词曲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