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回 祖乙迁都修河决
祖乙迁都修河决
却说仲丁崩,无子,传弟外壬立,于壬申年即位,享太平国十有五年而崩。亦无子,传弟河亶甲立,于丁亥年即位。
时嚣都有河决之害,又不便诸侯朝贡,一日河亶甲升殿,众臣奏曰:“前先帝为毫都河决,伊涉奏迁都于嚣,今嚣又河决,不便诸侯朝贡,惟相地坦可都。我主宜迁都之。”帝准奏,即命迁都于相。都相九载而崩。传子祖乙立,于丙申年即位。巫咸病卒,帝赠封征夷侯,以其子孟贤为相。帝在位贤明,得孟贤辅佐,诸侯拱服,天下大和,商道自此复兴。
一日帝升殿,众臣奏:“相都又有河决之害,可迁都于耿又名邢。商代自祖乙至阳甲时于此建都。故址在今河南温县东。帝闻奏怒曰:“毫有河决之害,迁都于嚣,又河决上害,迁都于相。今相又有河决之害,又迁都于耿。倘耿又有河决之害,教朕迁往何处!联闻古有洪水之害,舜命禹治之,八年而成功,三过其门而不入,教民开河筑堰,千辛万苦,方得安流。今历数百年,人民不患河水之害。岂数十年来,累次河决,几遍迁都,汝诸臣就无一人继前贤之志者?只是迁避,何日方了?朕闻修造二者,造难而修易。前禹王能造,后岂无人可修?只教朕迁都,倘四方之河皆决,朕却避于何地?汝诸臣宜从长计议,以修补河决,庶人民则不受其害矣!”孟贤出班奏曰:“主上遍目诸臣,皆无如禹王之万一。今请圣驾暂避于耿,然后再择能臣,在各处修补之,可得两便。”帝准奏,即发旨往耿迁都。
一日至耿,升殿,众臣朝毕,帝曰:“朕虽迁都于此,无河决之患,第亳、嚣、相等处河决,何人可往修补?”孟贤奏曰:“臣知前将军白有之子白方,甚多才能,陛下可命修毫决。又紫扈之子紫长,亦有才干,命修嚣决。
又余远德之后余椿,才亦可用,命修相决。此三人差行,便可指日告成,河决不足虑矣!”帝闻奏大悦,遣使宣三人入朝,拜伏殿下,山呼礼毕,帝曰:“朕为今亳、嚣、相三方河决,孟贤举卿三人,前去修补,卿三人可尽心主事,成功回朝,朕不吝封赏。”余椿奏曰:“臣虽不才,不能效始祖禹王善治洪水,敢不竭犬马之力,以报陛下。不能修补河决,要臣等何用!”帝见奏大悦,各赐金花二朵,御酒三杯,彩缎二表里,鼓乐出朝。
三人谢恩,各领五千人马,分别而行。白方往亳,紫长往嚣,余椿往相,各至地方修补河决。教民凿石阻塞,荡处开沟,通水入河,使其归源,不致泛流,种种有法,遂不受害,民皆大悦。三年三处,并俱成功,回朝复命。
一日帝升殿,群臣朝参毕,传表官奏曰:“今有三路治水官回朝,未敢擅进,请旨传宣。”帝曰:“宣来见朕。”余椿等三人入见拜舞毕,帝问曰:“卿三人前去亳、嚣、相三处,修补河决,功完成否?”三臣奏曰:“靠主上洪福,臣等各至其地,审势而行,教民等当开处开,当塞处塞。小水会至溪涧,大水会至江河,民安乐业。臣料永不崩决矣!”帝闻奏大悦,各封为诸侯,每赐黄金百两,白银五十斤,彩缎千匹,设宴以待。众臣谢恩而散。
未数月,帝忽痁寒疾不起,于甲寅十二月而崩,在位十有九年。传子祖辛立,于乙卯正月元日即位,享太平国凡十六年而崩。传弟沃甲立,于辛未年即位,享太平国三十有五年而崩。传子祖丁立,于丙午年即位,享太平国三十有二年而崩。传子南庚立,于戊辰年即位,享太平国二十有五年而崩。传子阳甲立。不知后事若何,且听下回分解。
- 推荐作品:
- 经
- 集
- 十三经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孟子
- 谷梁传
- 笠翁对韵
- 易传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史记
- 三国志
- 明史
- 晋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隋书
- 新五代史
- 周书
- 金史
- 梁书
- 辽史
- 南齐书
- 逸周书
- 编年史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明季北略
- 五代新说
- 松漠纪闻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别史
- 平宋录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唐才子传
- 高士传
- 英雄记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华阳国志
- 都城纪胜
- 史评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国语
- 近思录
- 潜夫论
- 中论
- 北溪字义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素书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将苑
- 吴子
- 尉缭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兵法二十四篇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虎钤经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管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医家
- 农家
- 天工开物
- 北山酒经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食疗本草
- 温病条辨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葬书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焦氏易林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谱录
- 书目答问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夜航船
- 名贤集
- 人物志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小说家
- 红楼梦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东游记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鬼神传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三遂平妖传
- 何典
- 南游记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李公案
- 大唐新语
- 河东记
- 小五义
- 白牡丹
- 幻中游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声律启蒙
- 释家
- 心经
- 了凡四训
- 中说
- 知言
- 老子
- 庄子
- 阴符经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刘子
- 古文观止
- 别集
- 幽梦影
- 呻吟语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龙川别志
- 随园诗话
- 闲情偶寄
- 长生殿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