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谨候
夫败军丧师,未有不因轻敌而致祸者,故师出以律,失律则凶。律有十五焉:一曰虑,间谍明也;二曰诘,谇候谨也;三曰勇,敌众不挠也;四曰廉,见利思义也;五曰平,赏罚均也;六曰忍,善含耻也;七曰宽,能容众也;八曰信,重然诺也;九曰敬,礼贤能也;十曰明,不纳谗也;十一曰谨,不违礼也;十二曰仁,善养士卒也;十三曰忠,以身徇国也;十四曰分,知止足也;十五曰谋,自料知他也。
凡是将领领兵出师不利,都是因为轻视敌军而产生的后果,所以军队在出师时要严格法律、法令,详细考虑各种细节,按战争规律行事,否则的话仍然会招致灭亡。这些应该注意的问题有十五项:一是虑,要仔细地考虑、谋划,探明敌人的所有情况;二是诘,盘问、追查,搜集敌人情报,并仔细判断情报的真假;三是勇,见敌人阵势威武强大的不退怯;四是廉,不为眼前小利所诱惑,以义为重;五是平,赏罚公正,公平合理;六是忍,忍辱负重,寄希望于未来更伟大的使命;七是宽,宽厚,宽宏大量,能包容他人;八是信,忠信、诚实,遵守诺言;九是敬,对有才德的人以礼相待;十是明,明白是非,不听信搀言;十一是谨,严谨、慎重,不违礼不悖法;十二是仁,仁爱,能无微不至地关心、体贴下级官兵;十三是忠,忠诚报国,为了国家的利益,就是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十四是分,行为有分寸,守本分,做事情量力而行;十五是谋,足智多谋,能知己知彼。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子
- 诗经
- 仪礼
- 孝经
- 论语
- 尔雅
- 易经
- 笠翁对韵
- 易传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白虎通义
- 正史
- 史记
- 汉书
- 后汉书
- 宋书
- 元史
- 魏书
- 周书
- 金史
- 辽史
- 陈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资治通鉴
- 过江七事
- 杂史
- 五代新说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平宋录
- 传记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载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武林旧事
- 吴船录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政书
- 通典
- 传习录
- 儒家
- 菜根谭
- 三字经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说苑
- 盐铁论
- 近思录
- 帝范
- 潜夫论
- 中论
- 北溪字义
- 三十六计
- 素书
- 六韬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练兵实纪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管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棠阴比事
- 医家
- 天工开物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温病条辨
- 术数
- 渊海子平
- 葬书
- 九章算术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古画品录
- 园冶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杂家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墨子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梦溪笔谈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权谋残卷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类书
- 宣室志
- 山海经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太平广记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剪灯新话
- 老残游记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酉阳杂俎
- 子不语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狄公案
- 雍正剑侠图
- 穆天子传
- 北游记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南游记
- 杨家将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前汉演义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河东记
- 小五义
- 独异志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唐摭言
- 林公案
- 薛仁贵征东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了凡四训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道家
- 老子
- 黄庭经
- 悟真篇
- 文子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刘子
- 诗文评
- 昭明文选
- 浮生六记
- 呻吟语
- 西湖梦寻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沧浪诗话
- 词源
- 词曲
- 闲情偶寄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