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七 灵枢·五阅五使
黄帝问于岐伯曰:余闻刺有五官五阅,以观五气。五气者,五脏之使也,五时之副也。愿闻其五使当安出?
黄帝问岐伯说:我听说在针刺治疗疾病时,有五官五官的诊法,可以用来观测五气。所谓五气,是指五脏的内在的变化反映于体表的现象,是由五脏产生和支配的,它的盛衰与春、夏、长夏、秋、冬五季相配合。我想知道五脏之气是怎样表现在面部的呢?
岐伯曰:五官者,五脏之阅也。
岐伯说:人的面部五官,是五脏在身体外部的反映。
黄帝曰:愿闻其所出,令可为常。
黄帝说:我想知道五官是如何反映五脏的变化,以便把它作为诊断的常规。
岐伯曰:脉出于气口,色见于明堂,五色更出,以应五时,各如其常,经气入臓,必当治理。
岐伯说:五脏的变化可以通过脉象的形式表现于寸口,也可以通过五色的形式表现在明堂(即鼻子)。青、赤、黄、白、黑五色交替出现,与五季气候的变化相应,每一时令都有其正常的所主颜色在鼻部显现,如果邪气循经络深入内脏,必然出现异常的颜色,此时应根据变化的颜色所对应的内在脏腑进行治疗。
帝曰:善。五色独决于明堂乎?
黄帝说:讲得好。诊察五色仅只取决于鼻部吗?
岐伯曰:五官已辨,阙庭必张,乃立明堂,明堂广大,蕃蔽见外,方壁高基,引垂居外,五色乃治,平搏广大,寿中百岁,见此者,刺之必已,如是之人者,血气有余,肌肉坚致,故可苦以针。
岐伯说:如果五官的气色分明,两眉之间和额头开阔饱满,鼻子宽而高,脸颊至耳门的肌肉丰满凸起,耳边四周的骨骼和肌肉方正,下颚高厚,耳垂凸露于外很长,面部五色表现正常,五官端正宽阔而匀称,那么这样的人就能够活过一百岁。观察到以上的面部表现,即使发生疾病,施用针刺也一定能够治愈。因为像这样的人,气血充足,肌肉坚实致密,所以可以迅速地用针刺进行治疗。
黄帝曰:愿闻五官。
黄帝说:我想了解五官与五脏的相互关系。
岐伯曰:鼻者,肺之官也。目者,肝之官也。口唇者,脾之官也。舌者,心之官也。耳者,肾之官也。
岐伯说:鼻是反映肺脏的外象器官,眼睛是反映肝脏的外象器官,口唇是反映脾脏的外象器官,舌是反映心脏的外象器官,耳是反映肾脏的外象器官。
黄帝曰:以官何候?
黄帝说:从五官的表现,如何推断疾病呢?
岐伯曰:以候五脏。故肺病者,喘息鼻张。肝病者,眦青。脾病者,唇黄。心病者,舌卷短,颧赤。肾病者,颧与颜黑。
岐伯说:通过五官的表现,可以推断五脏的病变。肺的病变,出现呼吸喘急,鼻翼煽动。肝的病变,出现眼角发青。脾的病变,出现口唇发黄。心的病变,出现舌体卷曲短缩,两颧发红。肾的病变,出现两颧和额部发黑。
黄帝曰:五脉安出,五色安见,其常色殆者如何?
黄帝说:有的人脉象是正常的,五色也是正常的,但这种人虽然气色正常,一得病却很危险,这是什么原因呢?
岐伯曰:五官不辨,阙庭不张,小其明堂,蕃蔽不见,又埤其墙,墙下无基,垂角去外,如是者,虽平常殆,况加疾哉?
岐伯说:五官的气色不分明,两眉之间和额头不开阔,鼻子窄小,脸颊至耳门的肌肉不饱满,耳边四周骨骼和肌肉坍陷,下颚平陷,耳垂和耳上角尖窄且向外翻,像这样的人,在平时就体质很弱,更何况再遇到疾病呢?
黄帝曰:五色之见于明堂,以观五脏之气,左右高下,各有形乎?
黄帝说:五脏表现于鼻部,据此可以推断五脏之气的内在变化,那么在鼻的左右上下,有一定的反映部位吗?
岐伯曰:脏腑之在中也,各以次舍,左右上下,各如其度也。
岐伯说:脏腑深居于胸腹之中,各有一定的位置,所以反映五脏之气盛衰的五色,在鼻子的左右上下也有一定的位置。
- 推荐作品:
- 子
- 十三经
- 左传
- 孝经
- 孟子
- 尔雅
- 公羊传
- 大学
- 笠翁对韵
- 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匡谬正俗
- 史记
- 三国志
- 汉书
- 后汉书
- 宋史
- 清史稿
- 元史
- 新五代史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北史
- 金史
- 北齐书
- 辽史
- 陈书
- 南齐书
- 逸周书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三朝北盟会编
- 杂史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东观奏记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明儒学案
- 吴越春秋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东京梦华录
- 洛阳伽蓝记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通典
- 读通鉴论
- 史通
- 传习录
- 菜根谭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幼学琼林
- 孔子家语
- 盐铁论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兵家
- 三十六计
- 素书
- 六韬
- 孙膑兵法
- 三略
- 乾坤大略
- 李卫公问对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虎钤经
- 何博士备论
- 韩非子
- 管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扬子法言
- 棠阴比事
- 农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温病条辨
- 术数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九章算术
- 葬法倒杖
- 艺术
- 艺舟双楫
- 谱录
- 茶经
- 随园食单
- 吕氏春秋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论衡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清代名人轶事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尚书正义
- 类书
- 搜神后记
- 小说家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初刻拍案惊奇
- 幽明录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狄公案
- 花月痕
- 三刻拍案惊奇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杨家将
- 绣云阁
- 女仙外史
- 荡寇志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说岳全传
- 刘公案
- 朝野佥载
- 河东记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两晋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声律启蒙
- 心经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中说
- 道家
- 老子
- 列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太玄经
- 文子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刘子
- 总集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别集
- 冰鉴
- 幽梦影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诗人玉屑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