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十七 灵枢·水胀
黄帝问于岐伯曰:水与肤胀、鼓胀、肠覃、石瘕、石水,何以别之?
黄帝问岐伯道:水胀、肤胀、鼓胀、肠覃与石水等病症,如何进行鉴别呢?
岐伯曰:水始起也,目窠上微肿,如新卧起之状,其颈脉动,时咳,阴股间寒,足胫肿,腹乃大,其水已成矣。以手按其腹,随手而起,如裹水之状,此其候也。
岐伯回答说:水胀发病之初,病人的眼睑微肿,好像刚睡醒时的样子,人迎脉搏动迅疾,经常咳嗽,大腿内侧感觉寒冷,脚和小腿浮肿,最后发展到腹部胀大,水胀病就形成了。用手按压病人腹部,放开手时,被按压的凹陷随手而起,就好像按在盛水的袋子上一样,这就是水胀病的特征。
黄帝曰:肤胀何以候之?
黄帝问:肤胀病怎样诊断呢?
岐伯曰:肤胀者,寒气客于皮肤之间,????然不坚,腹大,身尽肿,皮厚,按其腹窅而不起,腹色不变,此其候也。
岐伯答道:肤胀病是因为寒邪侵入皮肤之间引起的,病人表现腹部胀大,用手叩击腹部,响如鼓声,中空而不坚实,腹部胀大,全身浮肿,皮肤厚,用手按压腹部,放开手时凹陷不能随手而起,腹部皮肤颜色没有变化,这就是肤胀病的特征。
鼓胀何如?
黄帝问:鼓胀病的表现是什么样呢?
岐伯曰:腹胀身皆大,大与肤胀等也,色苍黄,腹筋起,此其候也。
岐伯答道:鼓胀病的腹部胀大和全身肿胀的表现与肤胀病相同。只是膨胀病的肤色青黄,腹部的青筋暴露,这就是鼓胀病的特征。
肠覃何如?
黄帝问:肠覃的表现怎样呢?
岐伯曰:寒气客于肠外,与卫气相搏,气不得荣,因有所系,癖而内着,恶气乃起,瘜肉乃生。其始生也,大如鸡卵,稍以益大,至其成,如怀子之状,久者离岁,按之则坚,推之则移,月事以时下,此其候也。
岐伯答道:寒邪侵袭肠体外面,与卫气相互搏结在一起,正气不能荣旺,因而有所系结,积聚成癖而附着于内,于是恶气乘机而起,息肉随之而生。肠覃病初期,腹部的肿块像鸡蛋那样大,随着疾病的发展,肿块也逐渐增大,完全形成时,腹部隆起好像怀孕一样,病程长的,可以历经数年。用手按压,肿块很坚硬,推之能够移动。月经仍旧按时来潮。这就是肠覃的特征。
石瘕何如?
黄帝问:石瘕的表现又是怎样的呢?
岐伯曰:石瘕生于胞中,寒气客于子门,子门闭塞,气不得通,恶血当泻不泻,衄(别本作衃)以留止,日以益大,状如怀子,月事不以时下,皆生于女子,可导而下。
岐伯答道:石瘕病灶在子宫中,由于寒邪侵犯子宫口,使子宫口闭塞,气血不能流通,本应按时排泄的恶血不能排泄,以致凝结成块而滞留在子宫中,随时间而逐渐增大,腹部隆起也像怀孕一样,但是月经不能按时来潮。患这种病的都是女性,可以用通导攻下以祛除瘀血的方法治疗。
黄帝曰:肤胀、鼓胀可刺邪?
黄帝问:肤胀和鼓胀病,可以运用针刺的方法治疗吗?
岐伯曰:先泻其胀之血络,后调其经,刺去其血络也。
岐伯答道:治疗这两种疾病,应首先用针刺泻除胀大的血络,然后再根据疾病的具体情况调理相应的经脉。但是,无论采取什么方法治疗,都必须首先用针刺祛除血络中的瘀血。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子
- 十三经
- 诗经
- 尚书
- 礼记
- 仪礼
- 孝经
- 论语
- 易经
- 中庸
- 大学
- 笠翁对韵
- 易传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史记
- 明史
- 晋书
- 新唐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南史
- 梁书
- 北齐书
- 南齐书
- 逸周书
- 续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过江七事
- 五代新说
- 战国策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别史
- 平宋录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载记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蛮书
- 岭外代答
- 通典
- 传习录
- 儒家
- 三字经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盐铁论
- 近思录
- 帝范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六韬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将苑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投笔肤谈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法家
- 管子
- 商君书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医家
- 齐民要术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四圣心源
- 食疗本草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三命通会
- 撼龙经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天玉经
- 疑龙经
- 李虚中命书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谱录
- 随园食单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老老恒言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风俗演义
- 搜神后记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西游记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唐传奇
- 子不语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狄公案
- 十二楼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三遂平妖传
- 夷坚志
- 杨家将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小五义
- 独异志
- 小八义
- 春秋配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释家
- 无量寿经
- 知言
- 僧伽吒经
- 阴符经
- 列子
- 文始真经
- 刘子
- 总集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冰鉴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文心雕龙
- 沧浪诗话
- 诗人玉屑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