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十一 灵枢·五禁
黄帝问于岐伯曰:余闻刺有五禁,何谓五禁?
黄帝问岐伯道:我听说针刺治疗时有五禁,什么叫五禁呢?
岐伯曰:禁其不可刺也。
岐伯回答说:五禁就是指凡是到禁日,对某些部位应避免针刺。
黄帝曰:余闻刺有五夺。
黄帝说:我听说针刺的禁忌有五夺。
岐伯曰:无泻其不可夺者也。
岐伯说:五夺是指在气血衰弱,元气大伤时不能用泻法针刺,以免更伤元气。
黄帝曰:余闻刺有五过。
黄帝说:我听说针刺的禁忌还有叫五过的。
岐伯曰:补泻无过其度。
岐伯说:五过就是指针刺补泻不要超过其常度,超常则为过。
黄帝曰:余闻刺有五逆。
黄帝说:我听说针刺应避免五逆。
岐伯曰:病与脉相逆,命曰五逆。
岐伯说:病状与脉象相反的五种情况,叫做五逆。
黄帝曰:余闻刺有九宜。
黄帝说:我听说针刺有九宜。
岐伯曰:明知九针之论,是谓九宜。
岐伯说:清楚地了解九针的理论并能恰当运用,称为九宜。
黄帝曰:何谓五禁?愿闻其不可刺之时。
黄帝说:什么叫五禁?我想知道那些时日对那些部位不可针刺。
岐伯曰:甲乙日自乘,无刺头,无发矇于耳内。丙丁日自乘,无振埃于肩、喉廉泉。戊己日自乘四季,无刺腹,去爪泻水。庚辛日自乘,无刺关节于股膝。壬癸日自乘,无刺足胫,是谓五禁。
岐伯说:天干应于人身,甲乙应头,所以适到甲日和乙日,不要刺头部,也不要用“发矇”的针法刺耳内(的听宫穴)。丙丁应肩、喉,逢到丙日和丁日,不要用“振埃”法刺肩、喉部的廉泉穴。戊己应手足四肢,每逢戊日和己日,不能刺腹部,不要用“去爪”法泻水。庚辛应于大腿和膝盖,每逢庚日和辛日,不能刺大腿和膝部的关节。壬癸应脚和小腿,每逢壬日和癸日,不能刺脚和小腿的穴位。这就是所说的五禁。
黄帝曰:何谓五夺?
黄帝问:什么叫五夺?
岐伯曰:形肉已夺,是一夺也。大夺血之后,是二夺也。大汗出之后,是三夺也。大泄之后,是四夺也。新产及大血之后,是五夺也。此皆不可泻。
岐伯说:形体肌肉瘦削,是一夺。大失血之后,是二夺。大汗出之后,是三夺。大泄之后,是为四夺。分娩之后流血过多及大量出血之后,是五夺。这五种大虚的病症都是元气大伤,不可再用泻法。
黄帝曰:何谓五逆?
黄帝问:什么叫五逆?
岐伯曰:热病脉静;汗已出,脉盛躁,是一逆也。病泄,脉洪大,是二逆也。着痹不移,?肉破,身热,脉偏绝,是三逆也。淫而夺形、身热,色夭然白,乃后下血衃,血衃笃重,是谓四逆也。寒热夺形,脉坚搏,是谓五逆也。
岐伯说:热性病,脉应洪大而反见沉静;在出汗之后,脉应安静,而反见躁动的,是逆证之一。患泻下病,脉应沉静,而反见洪大之脉,是逆证之二。患痹病而长时不愈,肘、膝等处高起的肌肉破溃,身体发热,而脉搏出现偏绝(一手或两手难以摸到),是逆证之三。房事不节,致使形体消瘦,发热,面色苍白而枯晦不泽,或见大便下紫血块更加重了病情的,是为逆证之四。人有久发寒热,形体消瘦,脉见坚硬搏指的,是逆证之五。
- 推荐作品:
- 子
- 集
- 十三经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孝经
- 论语
- 孟子
- 其他经学
- 易传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白虎通义
- 正史
- 史记
- 明史
- 清史稿
- 元史
- 新五代史
- 旧五代史
- 周书
- 梁书
- 陈书
- 逸周书
- 续资治通鉴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杂史
- 松漠纪闻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平宋录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载记
- 吴越春秋
- 江南野史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蛮书
- 吴船录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政书
- 传习录
- 儒家
- 三字经
- 荀子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说苑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明夷待访录
- 中论
- 兵家
- 六韬
- 吴子
- 司马法
- 武经总要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管子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医家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奇经八脉考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滴天髓阐微
- 疑龙经
- 焦氏易林
- 月波洞中记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茶经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墨子
- 百家姓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朱子家训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齐东野语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宣室志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三国演义
- 红楼梦
- 搜神记
- 太平广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剪灯新话
- 幽明录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东游记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狄公案
- 穆天子传
- 北游记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夷坚志
- 杨家将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南史演义
- 小五义
- 独异志
- 春秋配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释家
- 心经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道家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悟真篇
- 文子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总集
- 古文观止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牡丹亭
- 桃花扇
- 长生殿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