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二 鬼谷子·符言
安徐正静,其被节先肉。善与而不静,虚心平意以待倾损。右主位。
如果身居君位的人能做到安祥、从容、正派、沉静,制定法度无不柔和通顺,愿意给予并与与臣民相处谦虚谨慎、心平气和,这以防天下大乱。以上所说指君主要善于保住君位。
目贵明,耳贵聪,心贵智。以天下之目视者,则无不见;以天下之耳听者,则无不闻;以天下之心思虑者,则无不知;辐辏并进,则明不可塞。右主明。
对眼睛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洞明世事;对耳朵来说,最重要的是灵敏警觉;对心灵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充满智慧。君主如果能用天下人的眼睛去观看,就不会有什么看不见的;如果用天下人的耳朵去听,就不会有什么听不到的;如果用天下人的心去思考,就不会有什么不知道的。如果天下人都像车辐条集辏于毂上一样,齐主协力,就可明察一切,无可阻塞。以上指君主要圣明。
德之术曰勿坚而拒之,许之则防守,拒之则闭塞。高山仰之可极,深渊度之可测,神明之德术正静,其莫之极。右主德。
君主崇尚德行的方法是:不要随意许诺,也不要随意拒绝。如果能听信人言,就使自己有了一层保护,如果拒绝别人进言就使自己受到了封闭。高山仰望可看到顶,深渊计量可测到底,而神明的心境既正派又深觉,是无法测到底的。以上虚纳谏。
用赏贵信,用刑贵正。赏赐贵信,必验而目之所闻见,其所不闻见者,莫不谙化矣。诚畅于天下神明,而况奸者干君。右主赏。
运用奖赏时,最重要的是守信用。运用刑罚时,贵在坚决。处罚与赏赐的信誉和坚决,应验证于臣民所见所闻的事情,这样对于那些没有亲眼看到的和亲耳听到的人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君主的诚信如果能畅达天下,那么连神明也会来保护,又何惧那些奸恶之徒干涉君位呢?以上讲君主施行赏罚。
一曰天之,二曰地之,三曰人之;四方上下,左右前后,荧惑之处安在。右主问。
君主要把握天、地、人三才之道,以及四方上下、左右前后的情况,要向圣贤之人多加询问,就会没有迷惑不解的地方。以上所讲指君主要善于发问。
心为九窍之始,君为五官之长。为善者,君与之赏;为非者,君与之罚。君因其所以求,因与之,则不劳。圣人用之,故能赏之。因之循理,故能长久。右主因。
心是九窍的统帅,君是五官的首长。做好事的臣民,君主会给他们赏赐;做坏事的臣民,君主会给他们惩罚。君主根据臣民的政绩来任用,斟酌实际情况给予赏赐,这样就不会劳民伤财。圣人要重用这些臣民,因此能很好地掌握他们。遵循事物只见的规律,才能使国家长治久安。以上是讲要遵规循理。
人主不可不周;人主不周,则群臣生乱,家于其无常也,内外不通,安知所闻,开闭不善,不见原也。右主周。
作为君主必须广泛了解外界事物,如果不通情达理,那么就容易发生骚乱。世间鸦雀无声是不正常的,君主与外界没有交流,怎么能知道世界的变化。开放和封闭不适当,就无法发现事物的根源。以上讲的是君主要形事情周密。
一曰长目,二曰飞耳,三曰树明。明知千里之外,隐微之中,是谓洞天下奸,莫不谙变更。右主恭。
君主不仅要有千里眼,还要有顺风耳,并要具备洞察一切的能力。弄清千里之外的事物,在隐微中看出事情的端倪,辨明天下奸邪,使其不得不暗自改变。以上是说君主要树立威严,才能使臣子恭顺。
循名而为贵,安而完,名实相生,反相为情,故曰名当则生于实,实 生于理,理生于名实之德,德生于和,和生于当。右主名。
按照事物名称去探知事物,就会获得实情。名实相符,就能合于情理。名分与实际互为产生的条件,反过来又互相表现。名分与实际相符就能得以治理,不相符则易产生动乱。名分产生于实际,实际产生于意愿,意愿产生于分析,分析产生于智慧,智慧则产生于适当。以上讲名实相符。
- 推荐作品:
- 经
- 子
- 十三经
- 左传
- 孝经
- 孟子
- 尔雅
- 其他经学
- 易传
- 子夏易传
- 大戴礼记
- 正史
- 汉书
- 后汉书
- 晋书
- 宋书
- 元史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北史
- 辽史
- 陈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三朝北盟会编
- 杂史
- 贞观政要
- 战国策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十六国春秋
- 英雄记
- 载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地理
- 水经注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华阳国志
- 都城纪胜
- 政书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史通
- 儒家
- 菜根谭
- 三字经
- 荀子
- 弟子规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盐铁论
- 近思录
- 中论
- 北溪字义
- 三十六计
- 素书
- 孙膑兵法
- 吴子
- 尉缭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便宜十六策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法家
- 管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折狱龟鉴
- 邓析子
- 氾胜之书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千金方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艺术
- 艺舟双楫
- 园冶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墨子
- 百家姓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名贤集
- 权谋残卷
- 龙文鞭影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类书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红楼梦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太平广记
- 博物志
- 喻世明言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鬼神传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海上花列传
- 夷坚志
- 杨家将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老残游记续集
- 朝野佥载
- 河东记
- 小五义
- 白牡丹
- 独异志
- 薛刚反唐
- 唐摭言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心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知言
- 老子
- 庄子
- 阴符经
- 列子
- 黄帝四经
- 文子
- 亢仓子
- 别集
- 曾国藩家书
- 呻吟语
- 日知录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词曲
- 闲情偶寄
- 长生殿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