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背景
《浮生六记》浮生二字,典出李白《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中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李白的这篇短文,描写的乃是他和诸位堂弟在桃花园中聚会、赋诗,共叙天伦的乐事。从沈复以此诗来命名自己的文章,也可以看出《浮生六记》想要描写些什么。确实,《浮生六记》和李白的短文一样,都以天伦之乐为对象,差别在于,李文写兄弟之情,而《浮生六记》则侧重夫妻之情。
据称,《浮生六记》是沈复在他46岁这一年所著。沈复一生坎坷,但和妻子陈芸感情极深。陈芸去世后,沈复更是颠沛流离。嘉庆十三年,沈复随使团出使琉球,在琉球共四个半月。正是在这段时间内,沈复回忆起过往,有感于苏东坡云‘事如春梦了无痕',苟不记之笔墨,未免有辜彼苍之厚,乃作《浮生六记》。
- 推荐作品:
- 集
- 十三经
- 尚书
- 左传
- 礼记
- 周礼
- 公羊传
- 易经
- 大学
- 笠翁对韵
- 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匡谬正俗
- 正史
- 三国志
- 明史
- 宋史
- 晋书
- 新唐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南史
- 辽史
- 陈书
- 南齐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东观奏记
- 晏子春秋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英雄记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水经注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庐山记
- 读通鉴论
- 史通
- 传习录
- 儒家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孔子家语
- 盐铁论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潜夫论
- 中论
- 北溪字义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将苑
- 吴子
- 尉缭子
- 乾坤大略
- 李卫公问对
- 练兵实纪
- 何博士备论
- 法家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折狱龟鉴
- 邓析子
- 农桑辑要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千金方
- 濒湖脉学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肘后备急方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三命通会
- 滴天髓阐微
- 九章算术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艺术
- 古画品录
- 书目答问
- 杂家
- 千字文
- 百家姓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名贤集
- 公孙龙子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西京杂记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类书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小说家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醒世恒言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镜花缘
- 东周列国志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济公全传
- 鬼神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后汉演义
- 老残游记续集
- 大唐新语
- 小五义
- 白牡丹
- 幻中游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心经
- 了凡四训
- 僧伽吒经
- 老子
- 庄子
- 抱朴子
- 神仙传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文始真经
- 亢仓子
- 刘子
- 诗文评
- 总集
- 昭明文选
- 别集
- 冰鉴
- 幽梦影
- 呻吟语
- 西湖梦寻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牡丹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