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七 上篇·刚柔
柔刚不一也,善为制者,但引其性情而已矣。
【原注】刚柔相济者也,柔者济之以刚,刚者济之以柔,而不得其情,而反助其刚暴,犹之武士而得士卒,则成杀伐。如庚金生于七月,遇丁火而激其威,遇乙木而助其暴,遇己土而成其志,遇癸水而益其锐;不如柔之刚者,济之可也,壬水是也,盖壬水有正性,而能引通庚之情故也。若以刚之刚者激之,其祸曷胜言哉?太柔者济之以刚,而不驭其情,而反益其柔也,譬之烈妇而遇恩威,则成婬贱。如乙木生于三月,遇甲、丙 、壬而喜,则输情 ;遇戊庚盛而畏,则失身;不如刚之柔者,济之可也,丁火是也,盖丁火有正情,则能引动乙木之情故也。若以柔之柔者合之,其弊将何如哉!余皆类推。
【任氏曰】:
刚柔之道,陰陽健顺而已矣。然刚之中未尝无柔,所以陽喻乾,乾生三女,是柔取乎刚;柔之中未尝无刚,所以陰喻坤,坤生三男,是刚取乎柔,夫春木、夏火、秋金、冬水、季土,得时当令,原局无克制之神,其势雄壮,其性刚健,不泄则不清,不清则不秀,不秀则为顽物矣。若以刚斩其柔,谓寡不敌众,反激其怒而更刚矣。春金、夏水、秋木、冬火、仲土,失时无气,原局无生助之神,其势柔软,其性至弱,不劫则不辟,不辟则不化,不化则为朽物矣。略以柔引其刚,谓虚不受补,反益其弱而更柔矣。是以泄者有生生之妙,克者有成就之功,引者有和悦之情,从者有变化之妙。克、泄、引、从四字,宜详审之,不可概定,必须以无入有,向实寻虚,斯为玄妙之旨。若庚金生于七月,必要壬水,乙木生于八月,必要丁火,虽得制化之义,亦死法也。设使庚金生于七月,原局先有木火,而壬水不见,又当如何?莫非弃明现之木火,反用暗藏之壬水乎?乙木生于八月,四柱先有劫印,而丁火不现,莫非弃现在之劫印,反求无形之丁火乎?大凡得时当令,四柱无克制之神,用食神顺其气势,泄其菁英,暗处生财,为以无入有;失时休囚,原局无劫印邦身,用食神制杀,杀得制则生印,为向寻虚。宜活用,切勿执一而论也。
壬申 戊申 庚辰 甲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甲寅
庚金生于七月,地支三申,旺之极矣,时干甲木无根,用年干壬水,泄其刚杀之气。所嫌者,月干枭神夺食。初年运走土金,刑丧早见,祖业无恒;一交辛亥,运转北方,经营得意,及壬子癸丑三十年财发十余万。其幼年未尝读书,后竟知文墨,此亦运行水地,发泄菁华之意也。
壬戌 戊申 庚寅 丙戌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庚金生于七月,支类土金,旺之极矣,壬水坐戌逢戊,枭神夺尽,时透丙火,支拱寅戌,必以丙火为用。惜运走四十载土金水地,所以五旬之前,一事无成:至甲寅运克制枭神,生起丙火,及乙卯二十年,财发巨万,所谓蒲柳望秋而凋,松柏经冬而茂也。
辛酉 丁酉 乙未 丁丑
丙申 乙未 甲午 癸巳 壬辰 辛卯
乙木生于八月,木凋金锐,幸日主坐下库根,干透两丁,足以盘根制杀,祖业丰盈,芹香早采。但此造之病,不在杀旺,实在丑土;丑土之害,不特生金晦火,其害在丑未之冲也。天干木火,全赖未中一点微根,冲则被丑中金水暗伤,以致秋闱难捷。至癸巳运,支全金局,癸水克丁,遭水厄而亡。
戊辰 辛酉 乙亥 甲申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乙木生于八月,财生官杀,弱之极矣,所喜者,坐下印绶引通官杀之气,更妙甲木透时,谓藤萝系甲。出身虽寒微,至亥运入泮,壬子联登甲第,及壬癸运,早遂仕路之光;丑运丁艰,甲寅克土扶身,不次升迁;乙卯仕至侍郎。此造之所喜者,亥水也。若无亥水,不过庸人耳。然亥水必要坐下,如在别支,不行生化之情,功名不过小就耳。
- 推荐作品:
- 经
- 子
- 诗经
- 礼记
- 公羊传
- 其他经学
- 笠翁对韵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匡谬正俗
- 宋史
- 清史稿
- 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旧五代史
- 周书
- 金史
- 北齐书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杂史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别史
- 传记
- 列女传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十六国春秋
- 英雄记
- 吴越春秋
- 万历野获编
- 徐霞客游记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蛮书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通典
- 史评
- 读通鉴论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荀子
- 小窗幽记
- 国语
- 春秋繁露
- 中论
- 兵家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法家
- 慎子
- 折狱龟鉴
- 邓析子
- 农家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针灸大成
- 食疗本草
- 温病条辨
- 三命通会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葬法倒杖
- 灵城精义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茶经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杂家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墨子
- 淮南子
- 笑林广记
- 论衡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齐东野语
- 类书
- 艺文类聚
- 宣室志
- 山海经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西厢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镜花缘
- 东周列国志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十二楼
- 穆天子传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何典
- 南游记
- 夷坚志
- 杨家将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雷峰塔奇传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刘公案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白牡丹
- 独异志
- 薛刚反唐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声律启蒙
- 心经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道家
- 老子
- 阴符经
- 列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云笈七签
- 文子
- 亢仓子
- 尹文子
- 刘子
- 诗文评
- 总集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别集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沧浪诗话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长生殿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