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背景
俞仲华的父亲是一名军官。远在嘉庆中叶,俞仲华就跟随他父亲的剿匪官军,镇压广东珠压城的黎族人民起义。道光初年,俞仲华又随其父在桂阳,利用收买的办法,镇压了梁得宽、罗帼瑞为首的农民起义,获首百余人,把梁得宽立毙杖下,毁其器械,夷其巢穴,除其强梗。接着,他又参加了对南方以赵金龙为首的瑶族人民大起义的围剿。我们知道,赵金龙领导的瑶族人民起义发生于清道光十一年,范围遍及楚、粤、桂三省瑶族地区,实际上是汉、瑶、,侗等民族掀起的一次联合反抗清朝封建统治者的起义。最初,朝廷派湖南提督海凌阿等带兵去镇压,为起义军击败。道光十二年,清廷又调遣五省兵力联合围剿,俞仲华亦负羽从戎从征瑶变。不久,起义军被血腥镇压,俞仲华也被清廷大加赏赐,得了功名。鸦片战争后,随着帝国主义的加紧入侵中国,反清运动此起彼伏,这时,俞仲华已回到浙江,在杭州行医。道光二十二年海疆戒严,他又因献策军门,备城战守器械,鉴赏于刘玉玻抚军俞仲华屡次参加的这些镇压各地人民起义的活动,,正是他创作《荡寇志》这部反动小说的生活源泉。
俞仲华于道光六年开始《荡寇志》的写作。其中,几度因参加镇压人民起义的活动而搁笔,直到道光二十七年这部小说才初步定稿,前后历时22年。但俞仲华未遑修饰而殁,又经其子俞龙光代为修润,于道光二十九年刻板问世。俞仲华竭尽其半生心血来写《荡寇志》,是有其鲜明的目的性的。原来他对当时不断发生的民变极为不满。他13岁便熟读《水浒》。在他看来,,当时人心之所以败坏,农民起义之所以此起彼伏,是由于《水浒》淫词邪说,坏人心术所致。他深感《水浒》在民间的深远影响,认为此书若容他存留人间,成何事体?莫道小说闲书不管紧要,须知越是小说闲书,越是传播的快;茶坊酒肆,月下灯前,人人喜说,个个爱听。他也看到《水浒》既已刊刻行世,已不能禁止他。这样,他不惜镂心呕血,用尽半生精力写成《荡寇志》这部反动小说,来与《水浒》相抗衡,,以挽救世道人心,为摇摇欲坠的封建王朝效劳。
《荡寇志》作于道光六年至二十七年间。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集
- 十三经
- 诗经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孝经
- 论语
- 公羊传
- 谷梁传
- 易经
- 中庸
- 笠翁对韵
- 易传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正史
- 史记
- 汉书
- 宋史
- 晋书
- 新唐书
- 新五代史
- 魏书
- 南史
- 北史
- 北齐书
- 南齐书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三朝北盟会编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靖康传信录
- 顺宗实录
- 九州春秋
- 传记
- 列女传
- 唐才子传
- 十六国春秋
- 英雄记
- 吴越春秋
- 江南野史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华阳国志
- 政书
- 通典
- 史评
- 传习录
- 三字经
- 荀子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国语
- 孔子家语
- 盐铁论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中论
- 三十六计
- 素书
- 将苑
- 吴子
- 司马法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便宜十六策
- 何博士备论
- 韩非子
- 管子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医家
- 黄帝内经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神相全编
- 渊海子平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葬法倒杖
- 谱录
- 书目答问
- 杂家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论衡
- 夜航船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公孙龙子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西京杂记
- 池北偶谈
- 齐东野语
- 太平御览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镜花缘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老残游记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济公全传
- 古今谭概
- 十二楼
- 花月痕
- 三刻拍案惊奇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何典
- 杨家将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荡寇志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南史演义
- 小五义
- 白牡丹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林公案
- 北史演义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心经
- 五灯会元
- 知言
- 僧伽吒经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悟真篇
- 文始真经
- 亢仓子
- 总集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呻吟语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沧浪诗话
- 闲情偶寄
- 长生殿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