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治家篇·禀父母·述家和万事兴
男国藩跪禀
父母亲大人万福金安。正月八日,恭庆祖父母双寿,男去腊作寿屏二架,今年同乡送寿对者五人,拜寿来客四十人,早面四席,晚酒三席。未吃晚酒者,于十六日廿日补请二席。又请人画椿重荫,观者无不叹羡!
男身体如常,新年应酬太繁,几至日不暇给,媳妇及孙儿女俱平安。正月十五,接到四弟六弟信,四弟欲偕季弟从汪觉庵师游,六弟欲借九弟至省城诚书。男思大人家事日烦,必不能常在家熟照管诸弟,且四弟天分平常,断不可一日无师,读书改诗文,断不可一课耽搁。伏望堂上大人俯从男等之请,即命四弟季弟从觉庵师,其柬修银,男于八月付回,两弟自必加倍发奋矣!
六弟实不羁之才,乡间孤陋寡闻,断不足以启其见识而坚其心志。且少年英锐之气,不可久挫,六弟不得入学,即挫之矣,欲进京而男阻之,再挫之矣。若又不许肆业省城,则毋乃太挫其锐气乎?伏望上大人俯从男等之请,即命六弟九弟下省读书,其费用,男于二月间付银什两,至金竺虔家。
夫家和则福自生,若一家之中兄有言,弟无不从,弟有请,兄无不应,和气蒸帮而家不兴者,未之有也。反是而不败者,亦未之有也。伏望大人察男之志!即此敬禀叔父之人,恕不另具。六弟将来必为叔父克家之子,即为吾族光大门弟,可喜也!谨述一二,余续禀。(道光二十三年正月十六日)
- 推荐作品:
- 集
- 十三经
- 诗经
- 尚书
- 左传
- 周礼
- 尔雅
- 公羊传
- 易经
- 中庸
- 易传
- 子夏易传
- 匡谬正俗
- 正史
- 史记
- 三国志
- 汉书
- 后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晋书
- 新唐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魏书
- 周书
- 北史
- 梁书
- 北齐书
- 辽史
- 逸周书
- 续资治通鉴
- 纪事本末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杂史
- 松漠纪闻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别史
- 传记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唐才子传
- 高士传
- 载记
- 吴越春秋
- 洛阳伽蓝记
- 华阳国志
- 岭外代答
- 史通
- 儒家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荀子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国语
- 孔子家语
- 春秋繁露
- 帝范
- 潜夫论
- 中论
- 北溪字义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吴子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李卫公问对
- 练兵实纪
- 历代兵制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医家
- 农家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食疗本草
- 肘后备急方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天玉经
- 葬法倒杖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艺术
- 艺舟双楫
- 茶经
- 书目答问
- 鬼谷子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论衡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避暑录话
- 艺文类聚
- 小说家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警世通言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官场现形记
- 酉阳杂俎
- 子不语
- 济公全传
- 古今谭概
- 狄公案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常言道
- 何典
- 南游记
- 杨家将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说唐全传
- 前汉演义
- 岭表录异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大唐新语
- 河东记
- 幻中游
- 独异志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心经
- 了凡四训
- 五灯会元
- 知言
- 僧伽吒经
- 道家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诗文评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呻吟语
- 日知录
- 龙川别志
- 文心雕龙
- 诗人玉屑
- 桃花扇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