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诗法
学诗先除五俗:一曰俗体,二曰俗意,三曰俗句,四曰俗字,五曰俗韵。有语忌,有语病,语病易除,语忌难除。语病古人亦有之,惟语忌则不可有。须是本色,须是当行。对句好可得,结句好难得,发句好尤难得。发端忌作举止,收拾贵在出场。不必太著题,不必多使事,押韵不必有出处,用事不必拘来历。下字贵响,造语贵圆。意贵透彻,不可隔靴搔痒;语贵脱洒,不可拖泥带水,最忌骨董,最忌趁贴,语忌直意、忌浅脉、忌露味、忌短;音韵忌散缓,亦忌迫促。
诗难处在结尾,譬如番刀须用北人结尾,若南人便非本色。须参活句,勿参死句,词气可颉颃,不可乖戾。
律诗难于古诗,绝句难于八句,七言律诗难于五言律诗,五言绝句难于七言绝句。
学诗有三节:其初不识好恶,连篇累牍,肆笔而成;既识羞愧,始生畏缩,成之极难;及其透彻,则七纵八横,信手拈来,头头是道矣。
看诗须着金刚眼睛,庶不呟于旁门小法(禅家有金刚眼睛之说),辨家数如辨苍白,方可言诗(荆公评文章,先体制而后文之工拙)。诗之是非不必争,试以已诗置之古人诗中,与识者观之而不能辨,则真古人矣。
- 推荐作品:
- 经
- 集
- 尚书
- 左传
- 仪礼
- 论语
- 尔雅
- 大学
- 笠翁对韵
- 子夏易传
- 白虎通义
- 正史
- 三国志
- 明史
- 宋史
- 晋书
- 新唐书
- 隋书
- 新五代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北史
- 金史
- 梁书
- 北齐书
- 辽史
- 陈书
- 南齐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纪事本末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五代新说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别史
- 传记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载记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水经注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蛮书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史评
- 史通
- 增广贤文
- 荀子
- 弟子规
- 围炉夜话
- 国语
- 帝范
- 潜夫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三十六计
- 素书
- 六韬
- 百战奇法
- 将苑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李卫公问对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韩非子
- 管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难经
- 金匮要略
- 濒湖脉学
- 四圣心源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九章算术
- 神峰通考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月波洞中记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茶经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墨子
- 百家姓
- 梦溪笔谈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夜航船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池北偶谈
- 齐东野语
- 类书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山海经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镜花缘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官场现形记
- 济公全传
- 鬼神传
- 狄公案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常言道
- 海上花列传
- 南游记
- 夷坚志
- 韩湘子全传
- 龙城录
- 李公案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小五义
- 幻中游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开辟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心经
- 了凡四训
- 五灯会元
- 中说
- 老子
- 庄子
- 阴符经
- 列子
- 神仙传
- 太玄经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尹文子
- 刘子
- 诗文评
- 古文观止
- 别集
- 幽梦影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沧浪诗话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