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存疑
当代学者张全海搜集到清代、民国时期多个版本的《冰鉴》,也发现至少道光九年,该书即已刊刻。那一年,曾国藩尚不足19岁,不大可能是《冰鉴》一书的作者。
现藏中国人民大学的广州拾芥园本,书名题为《秘传神骨冰鉴》,清代藏书家吴荣光刊刻。在跋文中,吴荣光说,余家有《冰鉴》七篇,不著撰人姓名,宛似一子,世无刻本,恐其湮没也。
此外,曾整理出版《曾国藩全集》的唐浩明,也曾明确辟谣,笔者查遍曾氏传世的所有文字,从未见他有只字提过《冰鉴》一书。他进而向读者解释,为什么托名曾氏而不托他人呢?其源盖出于曾氏素有‘相人'的大名。
曾国藩善于相人不假,《清史稿》说他每对客,注视移时不语,见者悚然。退则记其优劣,无或爽者。意即,曾国藩会客时,总是一言不发地看着别人,让人极为紧张。客人走后,曾国藩就记下此人的优缺点,从没有过失误。
之所以曾国藩的相术如此之神,是因为他见人,相的不是外貌,而是出身、才识、言行、履历等综合素质。换言之,曾国藩不过是知人善任而已。
《冰鉴》这本书,其七篇内容,分别是神骨鉴刚柔鉴容貌鉴情态鉴须眉鉴声音鉴气色鉴,看的都是外貌,如相顾相称,则福生紫面无须自贵,暴腮缺须亦荣之类,显系无稽之谈。
- 推荐作品:
- 史
- 子
- 十三经
- 左传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孝经
- 孟子
- 谷梁传
- 中庸
- 笠翁对韵
- 易传
- 文昌孝经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史记
- 三国志
- 汉书
- 晋书
- 新唐书
- 旧唐书
- 隋书
- 宋书
- 新五代史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梁书
- 辽史
- 陈书
- 南齐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三朝北盟会编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奉天录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平宋录
- 唐才子传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英雄记
- 吴越春秋
- 万历野获编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蛮书
- 都城纪胜
- 庐山记
- 政书
- 通典
- 史评
- 读通鉴论
- 三字经
- 荀子
- 小窗幽记
- 国语
- 春秋繁露
- 潜夫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三十六计
- 素书
- 孙膑兵法
- 三略
- 将苑
- 吴子
- 司马法
- 兵法二十四篇
- 武经总要
- 历代兵制
- 投笔肤谈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法家
- 慎子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农家
- 天工开物
- 农桑辑要
- 伤寒论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术数
- 三命通会
- 撼龙经
- 滴天髓阐微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灵城精义
- 艺术
- 古画品录
- 园冶
- 谱录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杂家
- 鬼谷子
- 墨子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夜航船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避暑录话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小说家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红楼梦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醒世恒言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二刻拍案惊奇
- 新齐谐
- 酉阳杂俎
- 子不语
- 东游记
- 鬼神传
- 狄公案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常言道
- 何典
- 杨家将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南史演义
- 小五义
- 白牡丹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海国春秋
- 薛仁贵征东
- 毛公案
- 释家
- 心经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知言
- 道家
- 庄子
- 太玄经
- 悟真篇
- 文子
- 亢仓子
- 刘子
- 总集
- 古文观止
- 别集
- 呻吟语
- 西湖梦寻
- 文心雕龙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桃花扇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