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十六 卷中·邪祟
此证皆由元气虚弱,或下元虚惫,忧恐太过,损伤心气,致鬼邪乘虚而入,令人昏迷,与鬼交通。当服睡圣散,灸巨阙穴二百壮,鬼气自灭,服姜附汤而愈。(邪祟乌能着人,人自着之耳。果立身正直,心地光明,不负君亲,无惭屋漏,鬼神钦敬不遑,何邪祟之敢乘哉,惟其阴幽偏颇,卑 昏柔之辈,多能感此,有似邪祟之附着,究非邪祟也。盖由人之藏气受伤而神魂失守。故肝脏伤则意不宁,而白衣人来搏击;心脏伤则神不安,而黑衣人来毁伤;脾脏伤则意有不存,而青衣人来殴辱;肺脏伤则魄不守,而红衣人来凌轹;肾脏伤则志多犹疑,而黄衣人来斥辱。此皆神气受伤,以致妄有闻见,不觉其见乎四体,发乎语言,而若有邪祟所附也。正法惟有安其神魂,定其志魄,审其何脏之虚而补之,何脏之乘而制之可也。)
【治验】
一妇人因心气不足,夜夜有少年人附着其体,诊六脉皆无病,余令灸上脘穴五十壮。至夜鬼来,离床五尺不能近,服姜附汤、镇心丹五日而愈。
一贵人妻为鬼所着,百法不效。有一法师书天医符奏玉帝亦不效。余令服睡圣散三钱,灸巨阙穴五十壮,又灸石门穴三百壮,至二百壮,病患开眼如故,服姜附汤、镇心丹五日而愈。
一妇人病虚劳,直气将脱,为鬼所着,余用大艾火灸关元,彼难忍痛,乃令服睡圣散三钱,复灸至一百五十壮而醒。又服又灸,至三百壮,鬼邪去,劳病亦瘥。
- 推荐作品:
- 经
- 子
- 集
- 十三经
- 礼记
- 周礼
- 孝经
- 易经
- 其他经学
- 中庸
- 笠翁对韵
- 易传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正史
- 史记
- 明史
- 新唐书
- 新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北史
- 辽史
- 陈书
- 南齐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汉官六种
- 明季北略
- 五代新说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五代史阙文
- 东观奏记
- 别史
- 晏子春秋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越绝书
- 江南野史
- 徐霞客游记
- 华阳国志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庐山记
- 政书
- 史评
- 史通
- 传习录
- 儒家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荀子
- 围炉夜话
- 说苑
- 近思录
- 帝范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六韬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将苑
- 吴子
- 尉缭子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李卫公问对
- 练兵实纪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法家
- 商君书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邓析子
- 医家
- 农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北山酒经
- 伤寒论
- 难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濒湖脉学
- 洗冤集录
- 肘后备急方
- 温病条辨
- 术数
- 渊海子平
- 葬书
- 天玉经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艺术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谱录
- 杂家
- 墨子
- 淮南子
- 笑林广记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类书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红楼梦
- 搜神记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初刻拍案惊奇
- 老残游记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东游记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鬼神传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海上花列传
- 南游记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龙城录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心经
- 五灯会元
- 知言
- 庄子
- 列子
- 抱朴子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文始真经
- 亢仓子
- 尹文子
- 刘子
- 诗文评
- 总集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冰鉴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西湖梦寻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训蒙骈句
- 诗人玉屑
- 闲情偶寄
- 长生殿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