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围战
凡围战之道,围其四面,须开一角,以示生路,使敌战不坚,则城可拔,军可破。法曰:“围师必阙。”
凡是围攻城邑作战的法则,即使能够四面包围守城之敌,也要虚留一个缺口,向敌人显示有逃生之路,从而动摇敌人固守坚城的决心,待敌人争相出城逃命之时而击之,这样,既能够进攻占领城邑,又能消灭敌军。诚如兵法所说:“包围敌人时要留有缺口。”
汉末,曹操围壶关,攻之不拔。操曰:“城拔,皆坑之。”连月不下。曹仁言于曹操曰:“围城必示活门,所以开其生路也。今公告之必坑,使人人自为守。且城固而粮多,攻之则士卒伤,守之则延日久。今钝兵坚城下,攻必死之敌,非良策也。”操从之,乃拔其城。
东汉末年,曹操率军围攻壶关,久攻不克,曹操下令说:“城破之日,将城中人全部活埋。”可是,连攻几个月还是攻不下该城。这时,曹仁向曹操建议说:“围攻城邑一定要虚留缺口,以示其有逃生之路,目的在于向敌人敞开生路以动摇其守城决心。而今您却告诉他们只有死路一条,这样便迫使他们人人拼死守城。况且该城坚固而粮食充足,如果强攻就会造成将士伤亡,围困就会旷日持久。现在我们陈兵于坚城之下,以进攻拚死守城的敌人,这并不是行之有效的良策啊。”曹操听后采纳了曹仁的建议,最后终于迫使守敌投降而进占了壶关城。
- 推荐作品:
- 子
- 集
- 十三经
- 诗经
- 尚书
- 左传
- 仪礼
- 孝经
- 论语
- 尔雅
- 公羊传
- 谷梁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中庸
- 大学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正史
- 史记
- 三国志
- 明史
- 宋史
- 晋书
- 清史稿
- 隋书
- 宋书
- 新五代史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北史
- 金史
- 辽史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杂史
- 靖康传信录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英雄记
- 吴越春秋
- 万历野获编
- 地理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蛮书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政书
- 通典
- 读通鉴论
- 史通
- 传习录
- 儒家
- 增广贤文
- 荀子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说苑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潜夫论
- 中论
- 素书
- 六韬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尉缭子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法家
- 管子
- 农家
- 天工开物
- 伤寒论
- 难经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食疗本草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滴天髓阐微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月波洞中记
- 棋经十三篇
- 园冶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吕氏春秋
- 墨子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老老恒言
- 金楼子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太平御览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三国演义
- 聊斋志异
- 儒林外史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东周列国志
- 绿野仙踪
- 老残游记
- 官场现形记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济公全传
- 孽海花
- 鬼神传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常言道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南游记
- 夷坚志
- 杨家将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女仙外史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前汉演义
- 岭表录异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朝野佥载
- 小五义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林公案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心经
- 了凡四训
- 僧宝传
- 阴符经
- 悟真篇
- 文子
- 老子想尔注
- 尹文子
- 刘子
- 诗文评
- 总集
- 昭明文选
- 浮生六记
- 日知录
- 龙川别志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训蒙骈句
- 闲情偶寄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