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二 集虚书院记
余杭孟君字集虚,筑室苕溪上为读书地,以其字扁之。予闻老氏云,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车之用,知虚者万有所从集也。窍虚而风集,坎虚而水集,谷虚而云集,室居之虚也人集焉。天地之虚也,日月星辰山河草木羽毛鳞介集焉。孰谓吾一心虚而不为道所集乎?然心为物可虚可窒,道之为物惟恍惟惚,向焉所谓集皆可得见,而此不可知,故虚者每为异物所窒,恍兮惚兮者将弗集矣。一心无樊,攻焉者众,喜怒哀乐毒其内,是非得丧寇其外,欲斯须之虚有不可得者。若是求道,亦击鼓而求亡子也,吾孟君不然,君儒者,而寄迹道家者流,为诗文咸有法度,炼元养素,九锁山中斋居者三年,既乃为世故役,弗遂其志,戚戚然恶之。所蓄书数千卷,将室成而藏焉,且与方外奇士游,居讲习于此,所得殆未可量。然余谓君无志于道则巳,苟有志书亦累也。比见世读书者,四方万里无所不通,上下数千载无所不闻,归而求其本心,则虚焉者寡矣。圣人之道遂为绝学,可叹也。愿君悉素所蕴于无何有之乡,然后即方寸之地,朝而辟焉,暮而涤焉,使介然之有不得累乎其中,君益矣。颜子始好学,终坐忘,唯道集虚。盖深造自得之妙,颜何人哉。
- 推荐作品:
- 集
- 诗经
- 左传
- 礼记
- 周礼
- 孝经
- 论语
- 易经
- 其他经学
- 笠翁对韵
- 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正史
- 史记
- 三国志
- 后汉书
- 宋史
- 晋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隋书
- 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金史
- 梁书
- 北齐书
- 辽史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汉官六种
- 明季北略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别史
- 传记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英雄记
- 载记
- 江南野史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华阳国志
- 蛮书
- 政书
- 通典
- 读通鉴论
- 史通
- 传习录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荀子
- 小窗幽记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近思录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潜夫论
- 北溪字义
- 三十六计
- 六韬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司马法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何博士备论
- 韩非子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医家
- 农家
- 农桑辑要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金匮要略
- 濒湖脉学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食疗本草
- 温病条辨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葬法倒杖
- 李虚中命书
- 灵城精义
- 古画品录
- 谱录
- 茶经
- 随园食单
- 杂家
- 鬼谷子
- 吕氏春秋
- 墨子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论衡
- 夜航船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西京杂记
- 齐东野语
- 类书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太平广记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三侠五义
- 鬼神传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三刻拍案惊奇
- 夷坚志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说岳全传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大唐新语
- 南史演义
- 白牡丹
- 幻中游
- 薛刚反唐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声律启蒙
- 释家
- 心经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中说
- 知言
- 庄子
- 阴符经
- 列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神仙传
- 文子
- 亢仓子
- 尹文子
- 诗文评
- 别集
- 冰鉴
- 曾国藩家书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龙川别志
- 随园诗话
- 词源
- 诗人玉屑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