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八十四 洪
历史来源
「洪」源出:
一、为避仇而改姓。据《元和姓纂》所载,本姓共氏。西周时有太叔受封于共国(在今河南省辉县),称为共伯。春秋时,共国被卫国所灭,其后有共氏。在唐朝以前,部分"共"氏家族因避仇逃难而改为"洪"氏。
二、为避讳而改姓。据《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所载,豫章有弘氏(一说宏氏)因避宋朝讳而改为同音的"洪"氏。又,曲阿(今江苏省丹阳县)弘氏也因避讳改姓洪氏。
家族名人
洪觉范
宋代新昌人。以其书而出奇,同县人邹元佐以其命而出奇,彭渊材以其音乐而出奇,人称新昌三奇。
洪兴祖
南宋丹阳人。公元1090-1155年,字庆善。与孔端明、张炳、周林同时被召赴翰林院考试,名列第一,官秘书省正字。
洪适
南宋鄱阳人。字景伯。与其弟遵、迈先后考中词科,从此三洪文章名满天下。
洪皓
南宋鄱阳人。公元1088-1115年,字光弼。曾出使金国,被扣十五年,始终不屈,时人将其与苏武相比。初官宁海主簿,代行县令事,减赋税,抚恤贫民,深得人心。
洪亮吉
清代江苏阳湖人。公元1746-1809年,字君直。进士出身,官编修。精研经史、音韵及舆地学,诗文亦佳,著作颇丰。幼丧父,靠教书养母。曾绘《机声灯影图》,怀念母亲的辛劳与教诲。
地望分布
甘肃省河西走廊一带
安徽省宣城
江西省南昌、九江一带
- 推荐作品:
- 子
- 集
- 十三经
- 诗经
- 尚书
- 左传
- 周礼
- 仪礼
- 孝经
- 论语
- 孟子
- 易经
- 大学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史记
- 三国志
- 后汉书
- 明史
- 宋史
- 宋书
- 元史
- 旧五代史
- 金史
- 南齐书
- 明季南略
- 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三朝北盟会编
- 五代新说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别史
- 传记
- 唐才子传
- 载记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庐山记
- 政书
- 史评
- 传习录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孔子家语
- 说苑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潜夫论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吴子
- 尉缭子
- 乾坤大略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饮膳正要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渊海子平
- 葬书
- 神峰通考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棋经十三篇
- 园冶
- 谱录
- 茶经
- 千字文
- 墨子
- 百家姓
- 淮南子
- 笑林广记
- 夜航船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池北偶谈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类书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小说家
- 世说新语
- 三国演义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警世通言
- 太平广记
- 封神演义
- 镜花缘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雍正剑侠图
- 三刻拍案惊奇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何典
- 南游记
- 夷坚志
- 杨家将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儿女英雄传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小五义
- 幻中游
- 独异志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两晋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释家
- 心经
- 了凡四训
- 知言
- 僧宝传
- 列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太玄经
- 悟真篇
- 文始真经
- 刘子
- 总集
- 昭明文选
- 曾国藩家书
- 呻吟语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文心雕龙
- 训蒙骈句
- 词曲
- 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