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百二十七 山
历史来源
「山」源出:
一、以官职为氏。据《名贤士族言行类稿》所载,周代有山师,为掌山林之官,其后有山氏。
二、为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复姓所改。据《魏书·官氏志》载,南北朝时,北魏有代北复姓吐难氏,进入中原后改为单姓山氏。
家族名人
山涛(公元205-283年)
字巨源,晋代河内郡怀县人。好《老》、《庄》,与嵇康、阮籍等作竹林之游,时称竹林七贤。官至右仆射。王戎曾称涛为"璞玉浑金,人莫知其器。"
山简
字季伦,山涛之子。永嘉年间(公元307-312年)官至尚书左仆射。后为征南将军,镇襄阳。每游习家园池,置酒池上,则醉,名之曰"高阳池"。
地望分布
河南省洛阳市、武陟县一带
- 推荐作品:
- 史
- 子
- 诗经
- 礼记
- 仪礼
- 孝经
- 孟子
- 尔雅
- 谷梁传
- 中庸
- 易传
- 文昌孝经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正史
- 史记
- 后汉书
- 晋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魏书
- 周书
- 金史
- 梁书
- 辽史
- 陈书
- 南齐书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过江七事
- 杂史
- 五代新说
- 松漠纪闻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东观奏记
- 别史
- 传记
- 十七史百将传
- 明儒学案
- 高士传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东京梦华录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庐山记
- 政书
- 通典
- 读通鉴论
- 史通
- 传习录
- 三字经
- 弟子规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国语
- 说苑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孙膑兵法
- 吴子
- 乾坤大略
- 李卫公问对
- 便宜十六策
- 投笔肤谈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法家
- 商君书
- 慎子
- 天工开物
- 农桑辑要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濒湖脉学
- 四圣心源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三命通会
- 渊海子平
- 天玉经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艺术
- 园冶
- 随园食单
- 杂家
- 吕氏春秋
- 墨子
- 百家姓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论衡
- 名贤集
- 容斋随笔
- 权谋残卷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类书
- 太平御览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三国演义
- 红楼梦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醒世恒言
- 太平广记
- 封神演义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绿野仙踪
- 官场现形记
- 子不语
- 东游记
- 十二楼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南游记
- 杨家将
- 绣云阁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老残游记续集
- 大唐新语
- 小五义
- 独异志
- 小八义
- 春秋配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声律启蒙
- 释家
- 心经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道家
- 庄子
- 阴符经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子
- 刘子
- 昭明文选
- 冰鉴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呻吟语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龙川别志
- 随园诗话
- 词源
- 诗人玉屑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