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百七十六 融
历史来源
融姓起源于上古,是颛顼帝高阳氏的后代。颛顼的后代有祝融氏,帝喾为部落首领时,祝融为五行神之一的火正,后世尊为火神。祝融部族原居于中原,后迁江南,与少数民族杂居,其中有芈姓,后来建立楚国,祝融氏后人分为祝姓和融姓两支,故史称“祝、融二姓同宗。”
家族名人
祝融:颛顼帝的孙子叫重黎,为高阳氏火正。
迁徙分布
(缺)融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相传上古时火神祝融,他的后代中就有以他的名为姓,称为融氏。由于祝融部曾拓展新领地而南迁,因此自古以来,融姓的名门望族多半出在江西,而那里被称为南康郡。
- 推荐作品:
- 经
- 集
- 十三经
- 左传
- 礼记
- 仪礼
- 孝经
- 论语
- 尔雅
- 谷梁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易传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匡谬正俗
- 后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清史稿
- 旧唐书
- 隋书
- 宋书
- 元史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金史
- 北齐书
- 辽史
- 陈书
- 逸周书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三朝北盟会编
- 杂史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奉天录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吴越春秋
- 万历野获编
- 地理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吴船录
- 庐山记
- 通典
- 传习录
- 儒家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荀子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近思录
- 中论
- 北溪字义
- 素书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法家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氾胜之书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神相全编
- 渊海子平
- 葬书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灵城精义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园冶
- 茶经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杂家
- 千字文
- 淮南子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老老恒言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类书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宣室志
- 山海经
- 西厢记
- 博物志
- 东周列国志
- 绿野仙踪
- 老残游记
- 新齐谐
- 隋唐演义
- 东游记
- 三侠五义
- 古今谭概
- 狄公案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北游记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南游记
- 女仙外史
- 荡寇志
- 岭表录异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河东记
- 白牡丹
- 小八义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声律启蒙
- 释家
- 心经
- 了凡四训
- 五灯会元
- 僧宝传
- 老子
- 阴符经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庭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文子
- 老子想尔注
- 诗文评
- 别集
- 冰鉴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西湖梦寻
- 沧浪诗话
- 词源
- 词曲
- 桃花扇
- 长生殿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