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百九十七 查
历史来源
1、出自姜氏,为炎帝的后裔,起源于春秋时期的齐国公族,以邑名为氏。齐国的君主齐顷公的儿子被封于楂,他的后代于是就以他的封邑作为自己的姓氏,成为楂姓,后来将木字旁省去了,于是遂成为查姓。
2、出自芈姓,以邑名为氏。春秋的时候,有楚国的公族大夫被封在查邑,他的后代便以查作为姓氏。
3、出自以封地名为氏。春秋时楚国有诸侯被分封于柤(今湖北省南漳西)。由于其封地的名称也写作查,他也被认为是查的封主。以后,他的后代也以封邑的名称为氏,称查姓。
4、出自古今的一些少数民族中也有查姓。如在清代满族中,居住在沈阳一带的人就有人以查为姓。另外在满洲八旗中,原以沙拉为姓的人后来也改姓查。至于其他民族,如当代的彝、傣、土家、哈尼、蒙古族等,也都有人以查为姓。
家族名人
查升:清代书法家,字仲苇(1650-1707),号声山,浙江省海宁人。康熙进士,曾在朝廷任职。著有《淡远堂集》等。
查文徽:南唐休宁人。侍后主李煜,官至枢密副使。讨伐平建州王延政的时候立了大功,于是升迁为建州留侯。当时,吴越的军队占据了福州,文徽于是带领着他的军队攻克了福州。入城以后,他安抚百姓,但是不幸被陷在埋伏之中,被俘虏。后来被遣送回去,改任了工部尚书。文徽的三代都是做官的,他的儿子元方是建州的观察判官,他的孙子查道,是宋真宗的龙图阁侍制。
查伊璜:明清之交查氏名人。在《聊斋志异》与《觚胜雪莲》中记载有关于查伊璜的故事,大致是他与吴六奇将军的神交。在《鹿鼎记》中,被金庸发展成一段生动、有趣的情节。蒲留仙称伊璜先生“厚施而不问其名,真侠烈古丈夫哉《觚胜》中称其为“才华丰艳,而风情潇洒。常谓满眼悠悠,不堪酬对;海内奇杰,非从尘埃中物色,未可得也。”从这些记述中,可以想见查伊璜的风采。
查士标:清代著名的书画家。安徽休宁人,长期居住在扬州,擅长画山水,与孙逸、汪云端、僧弘仁等书画家一起被称为“海阳四家”。他的书法超妙入神,艺舟双楫》将他的行书列入佳品之上。
查慎行:清代诗人,名嗣琏(1650-1727),字夏重,浙江海宁人。诗学宋人,多抒发行旅之情,善用白描手法。有《敬业堂集》。
迁徙分布
(缺)查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查姓源自古代有个地方名读音如查,以这个地名形成的姓,就形成了查姓。原来,春秋时期,齐国君主齐顷公的一位公子,享用那里的物产,这位公子的后代,就以封地为姓,形成了查姓。百齐国是周朝开国功臣姜太公建立的,姜太公又是是炎帝的后代,所以查姓远祖很荣耀。查姓先人明清两代最为昌盛,据《郡望百家姓》一书记载:查氏望出齐郡。在漫长的繁衍过程中,查姓形成许多郡望,主要有海陵郡、齐郡、济阳郡等。查姓几经历史上的繁衍迁徒,几乎分布全国各地,如辽宁的清源、山西的太原、陕西的韩城、湖南、安徽的泾县、江西的金溪、福建的清流、广东的澄海、贵州的从江、四川的合江等地都有查姓人口的分布。查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七十一位的姓氏,是一个比较罕见的姓氏,但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零六,尤以安徽、江苏多此姓,这两省的查姓约占全国汉族查姓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五。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子
- 十三经
- 左传
- 礼记
- 论语
- 孟子
- 公羊传
- 谷梁传
- 易经
- 中庸
- 笠翁对韵
- 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正史
- 汉书
- 新唐书
- 旧唐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北史
- 金史
- 梁书
- 北齐书
- 陈书
- 编年史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杂史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传记
- 高士传
- 英雄记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岭外代答
- 传习录
- 儒家
- 荀子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孔子家语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帝范
- 兵家
- 六韬
- 孙膑兵法
- 将苑
- 吴子
- 尉缭子
- 司马法
- 乾坤大略
- 李卫公问对
- 练兵实纪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医家
- 农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四圣心源
- 肘后备急方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三命通会
- 滴天髓阐微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谱录
- 随园食单
- 千字文
- 墨子
- 智囊全集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论衡
- 夜航船
- 权谋残卷
- 清代名人轶事
- 困学纪闻
- 金楼子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警世通言
- 醒世恒言
- 太平广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东周列国志
- 幽明录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鬼神传
- 十二楼
- 穆天子传
- 北游记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南游记
- 杨家将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小五义
- 幻中游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两晋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释家
- 无量寿经
- 中说
- 知言
- 僧宝传
- 老子
- 庄子
- 阴符经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子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尹文子
- 刘子
- 诗文评
- 总集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曾国藩家书
- 呻吟语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词源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