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献影响
《白虎通义》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白虎通义》问世以来,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由于它是由皇帝亲自钦定的,内容又包罗万象,在政治、思想、伦理等各个方面,都为人们规定了行为规范。《白虎通义》用阴阳五行来普遍地具体地解释世界的一切事物,大者如三纲五常,小者如婚丧嫁娶、日常生活现象,都可以用阴阳五行说去说明,不管如何牵强附会,如何荒唐,说者言之凿凿,听者深信不疑,使阴阳五行成了人们认识与解释世界的万能的金钥匙,成为一种思维模式和定式,这对学术的更新、,思想的解放无疑是一种致命的桎梏。
《白虎通义》融合今文经学、古文经学与谶纬迷信于一体,企图统一经学,建立神学经学,并将其奉为永恒的真理,要人们世代相沿,习之、诵之,不许怀疑和批判,这只是统治者一厢情愿的梦想,历史发展的事实告诉,经学一旦发展为神学,它的生命力也就接近枯竭了,这是《白虎通义》给的启示。从这个意义讲,《白虎通义》宣告了经学的衰落,是经学走向没落与衰败的标志。
- 推荐作品:
- 史
- 子
- 集
- 诗经
- 论语
- 尔雅
- 谷梁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中庸
- 大学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匡谬正俗
- 正史
- 史记
- 三国志
- 明史
- 宋史
- 晋书
- 新唐书
- 旧唐书
- 隋书
- 宋书
- 魏书
- 周书
- 南史
- 北史
- 辽史
- 逸周书
- 续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平宋录
- 传记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十六国春秋
- 英雄记
- 吴越春秋
- 江南野史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洛阳伽蓝记
- 都城纪胜
- 政书
- 读通鉴论
- 史通
- 儒家
- 菜根谭
- 三字经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春秋繁露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孙膑兵法
- 三略
- 乾坤大略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韩非子
- 法家
- 扬子法言
- 邓析子
- 农家
- 天工开物
- 北山酒经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扁鹊心书
- 神峰通考
- 葬法倒杖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谱录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墨子
- 智囊全集
- 朱子家训
- 夜航船
- 名贤集
- 容斋随笔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困学纪闻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搜神后记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镜花缘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隋唐演义
- 东游记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雍正剑侠图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夷坚志
- 西汉演义
- 女仙外史
- 荡寇志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河东记
- 小五义
- 幻中游
- 小八义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毛公案
- 了凡四训
- 五灯会元
- 中说
- 僧宝传
- 老子
- 阴符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文子
- 老子想尔注
- 总集
- 冰鉴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龙川别志
- 随园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词曲
- 牡丹亭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