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公十八年
【原文】
【传】
十八年春,宋杀皇瑗。公闻其情,复皇氏之族,使皇缓为右师。
巴人伐楚,围鄾。初,右司马子国之卜也,观瞻曰:“如志。”故命之。及巴师至,将卜帅。王曰:“宁如志,何卜焉?”使帅师而行,请承。王曰:“寝尹、工尹,勤先君者也。”三月,楚公孙宁、吴由于、薳固败巴师于鄾,故封子国于析。君子曰:“惠王知志。《夏书》曰:‘官占,唯能蔽志,昆命于元龟。’其是之谓乎?志曰:‘圣人不烦卜筮。’惠王其有焉!”
夏,卫石圃逐其君起,起奔齐。卫侯辄自齐复归,逐石圃而复石魋与大叔遗。
【翻译】
【传】
十八年春季,宋国杀了皇瑗。宋景公听说了他们的情况,恢复了皇氏的家族,派皇缓做了右师。
巴人进攻楚国,包围鄾地。当初,右司马子国占卜,观瞻说:“符合你的意愿。”所以就命令他做了右司马。等到巴军来到,将要占卜统帅的人选。楚惠王说:“宁已经符合意愿,还占卜什么?”派他领兵出行。请求任命副手,楚惠王说:“寝尹、工尹,都是为先君出过力的人。”三月,楚国的公孙宁、吴由于、薳固在鄾地击败巴军,所以把析地作为子国的封邑。君子说:“惠王了解人的意愿。《夏书》说:‘占卜的官员只有能够审察判断人的意愿,然后才使用龟甲。’说的就是这个吧!《志》说,‘圣人用不着占卜占筮’,楚惠王大概就能这样。”
夏季,卫国的石圃赶走了他的国君起,起逃亡到齐国。卫出公辄从齐国重新回国,赶走了石圃,恢复了石魋和太叔遗原来的官职。
- 推荐作品:
- 史
- 子
- 集
- 十三经
- 周礼
- 仪礼
- 尔雅
- 易经
- 其他经学
- 大学
- 笠翁对韵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正史
- 三国志
- 后汉书
- 宋史
- 晋书
- 新唐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隋书
- 新五代史
- 旧五代史
- 辽史
- 南齐书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列女传
- 唐才子传
- 高士传
- 载记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洛阳伽蓝记
- 吴船录
- 庐山记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国语
- 说苑
- 盐铁论
- 春秋繁露
- 中论
- 兵家
- 素书
- 六韬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太白阴经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韩非子
- 法家
- 管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邓析子
- 农家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难经
- 金匮要略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三命通会
- 滴天髓阐微
- 天玉经
- 葬法倒杖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随园食单
- 杂家
- 吕氏春秋
- 墨子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陶庵梦忆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龙文鞭影
- 南越笔记
- 西京杂记
- 风俗演义
- 避暑录话
- 太平御览
- 小说家
- 西游记
- 聊斋志异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喻世明言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官场现形记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古今谭概
- 狄公案
- 十二楼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北游记
- 常言道
- 海上花列传
- 南游记
- 夷坚志
- 杨家将
- 绣云阁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说岳全传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河东记
- 小五义
- 白牡丹
- 开辟演义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知言
- 阴符经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庭经
- 悟真篇
- 文子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尹文子
- 刘子
- 诗文评
- 总集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别集
- 冰鉴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文心雕龙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