僖公二十六年
【原文】
【经】
二十有六年春,王正月己未,公会莒子、卫甯速,盟于向。
齐人侵我西鄙。公追齐师至酅,弗及。
夏,齐人伐我北鄙。卫人伐齐。公子遂如楚乞师。
秋,楚人灭夔,以夔子归。
冬,楚人伐宋,围缗。公以楚师伐齐,取穀。公至自伐齐。
【传】
二十六年春,王正月,公会莒兹[插图]公、甯庄子,盟于向,寻洮之盟也。齐师侵我西鄙,讨是二盟也。
夏,齐孝公伐我北鄙。卫人伐齐,洮之盟故也。公使展喜犒师,使受命于展禽。
齐侯未入竟,展喜从之,曰:“寡君闻君亲举玉趾,将辱于敝邑,使下臣犒执事。”齐侯曰:“鲁人恐乎?”对曰:“小人恐矣,君子则否。”齐侯曰:“室如县罄,野无青草,何恃而不恐?”对曰:“恃先王之命。昔周公、大公股肱周室,夹辅成王。成王劳之而赐之盟曰:‘世世子孙,无相害也。’载在盟府,大师职之。桓公是以纠合诸侯而谋其不协,弥缝其阙而匡救其灾,昭旧职也。及君即位,诸侯之望曰:‘其率桓之功。’我敝邑用不敢保聚,曰:‘岂其嗣世九年而弃命废职,其若先君何?’君必不然。恃此以不恐。”齐侯乃还。
东门襄仲、臧文仲如楚乞师,臧孙见子玉而道之伐齐、宋,以其不臣也。
夔子不祀祝融与鬻熊,楚人让之,对曰:“我先王熊挚有疾,鬼神弗赦,而自竄于夔。吾是以失楚,又何祀焉?”
秋,楚成得臣、鬥宜申帅师灭夔,以夔子归。宋以其善于晋侯也,叛楚即晋。
冬,楚令尹子玉、司马子西帅师伐宋,圍缗。
公以楚师伐齐,取穀。凡师能左右之曰“以”。寘桓公子雍于穀,易牙奉之以为鲁援。楚申公叔侯戍之。桓公之子七人,为七大夫于楚。
【翻译】
【经】
二十六年春季,周历正月己未日,僖公与莒子、卫甯速在向地盟会。
齐国入侵我国西面边境。僖公率军追击齐国军队至酅地。
夏季,齐国入侵我国北面边境。卫国攻打齐国。公子遂到楚国去请求出兵救援。
秋季,楚国灭掉夔国,抓了夔君回国。
冬季,楚国攻打宋国,围困缗地。僖公指挥楚国军队攻打齐国,占领了穀地。僖公从攻打齐国的战场回来。
【传】
二十六年春季,周王朝历法的正月,鲁僖公会见莒兹邳公、甯庄子,在向地结盟。重温洮地盟会的旧好。齐国军队进攻我国西部边境,表示对洮、向两次会盟的不满。
夏季,齐孝公进攻我国北部边境,卫军便攻打齐国,这是卫国履行洮地的盟约。僖公派遣展喜犒劳军队,派他向展禽请教如何措辞。
齐孝公尚未进入我国国境,展喜出境见他,说:“我的君主听说君王亲自出动大驾,将要光临敝邑,所以派遣下臣来慰劳您的左右侍从。”齐孝公说:“鲁国人害怕吗?”展喜回答说:“小人害怕了,君子不怕。”齐孝公说:“房屋中像挂起的磬一样的空,四野里连青草都没有,靠什么不害怕?”展喜回答说:“靠着先王的命令。从前周公、太公辅助周王朝,在左右协助成王。成王慰劳他们,赐给他们盟约,说:‘世世代代的子孙不要互相侵犯。’这个盟约藏在盟府之中,由太史掌管。桓公因此联合诸侯,而商讨解决他们之间的纠纷,弥补他们的过失,而救援他们的灾难,这都是显扬过去的职责。等君王即位,各国诸侯盼望说:‘他会继续桓公的功业吧!’我敝邑因此不敢保护城郭纠聚民众,说:‘难道他即位九年,就背弃王命、废弃职责?他怎么对得住先君?他一定不会这样做的。’靠着这个,所以不害怕。”齐孝公就收兵回国了。
东门襄仲、臧文仲到楚国请求出兵。臧孙进见楚国的大臣子玉而引导他攻打齐、宋两国,因为齐、宋两国不肯尊事楚国。
夔君不祭祀祝融和鬻熊,楚国人责备他。夔君回答说:“我们的先王熊挚有病,鬼神不肯赦免他,使他死去,所以自己流窜到夔,我国因此失去楚国的救助,又祭祀什么?”
秋季,楚国的成得臣、鬬宜申领兵灭亡夔国,抓了夔君回国。宋国因为他们曾经对晋侯表示友善,所以背叛楚国而靠拢晋国。
冬季,楚国的令尹子玉、司马子西领兵攻打宋国,包围缗地。
僖公指挥楚国军队攻打齐国,占领了穀地。凡是出兵,能够随意指挥别国军队叫做“以”。把齐桓公的儿子雍安置在穀地,易牙奉事他作为鲁国的后援。齐桓公的儿子有七个人,都在楚国做了大夫。
- 推荐作品:
- 史
- 子
- 诗经
- 尚书
- 礼记
- 孝经
- 论语
- 孟子
- 尔雅
- 公羊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中庸
- 大学
- 笠翁对韵
- 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正史
- 史记
- 三国志
- 晋书
- 新唐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周书
- 金史
- 梁书
- 辽史
- 南齐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过江七事
- 杂史
- 五代新说
- 战国策
- 传记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载记
- 吴越春秋
- 万历野获编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武林旧事
- 蛮书
- 吴船录
- 史评
- 读通鉴论
- 传习录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国语
- 孔子家语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潜夫论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孙膑兵法
- 尉缭子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虎钤经
- 韩非子
- 管子
- 商君书
- 扬子法言
- 农家
- 农桑辑要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金匮要略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三命通会
- 渊海子平
- 葬书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灵城精义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园冶
- 杂家
- 鬼谷子
- 千字文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名贤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金楼子
- 齐东野语
- 类书
- 艺文类聚
- 宣室志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搜神记
- 儒林外史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初刻拍案惊奇
- 幽明录
- 子不语
- 济公全传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北游记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何典
- 杨家将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前汉演义
- 岭表录异
- 后汉演义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河东记
- 独异志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心经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中说
- 僧宝传
- 道家
- 老子
- 庄子
- 阴符经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庭经
- 云笈七签
- 亢仓子
- 尹文子
- 诗文评
- 古文观止
- 别集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呻吟语
- 西湖梦寻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