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资治通鉴》所记历史有限,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下迄后周显德六年,前后共1362年。全书按朝代分为十六纪,即《周纪》五卷、《秦纪》三卷、《汉纪》六十卷、《魏纪》十卷、《晋纪》四十卷、《宋纪》十六卷、《齐纪》十卷、《梁纪》二十二卷、《陈纪》十卷、《隋纪》八卷、《唐纪》八十一卷、《后梁纪》六卷、《后唐纪》八卷、《后晋纪》六卷、《后汉纪》四卷、《后周纪》五卷。
《资治通鉴》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警示后人。
《资治通鉴》这书名的由来,就是宋神宗认为该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而钦赐此名的。由此可见,《资治通鉴》的得名,既是史家治史以资政自觉意识增强的表现,也是封建帝王利用史学为政治服务自觉意识增强的表现。
《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按时间先后叙次史事,往往用追叙和终言的手法,说明史事的前因后果,容易使人得到系统而明晰的印象。它的内容以政治、军事的史实为主,借以展示历代君臣治乱、成败、安危之迹,作为历史的借鉴。叙述了各族人民的生活与斗争。
- 推荐作品:
- 经
- 诗经
- 礼记
- 孟子
- 易经
- 中庸
- 大学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匡谬正俗
- 正史
- 史记
- 三国志
- 宋史
- 晋书
- 新唐书
- 清史稿
- 隋书
- 宋书
- 元史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北史
- 北齐书
- 辽史
- 陈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明季北略
- 过江七事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平宋录
- 传记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载记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东京梦华录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蛮书
- 都城纪胜
- 政书
- 史评
- 史通
- 传习录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国语
- 说苑
- 帝范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六韬
- 孙膑兵法
- 三略
- 吴子
- 尉缭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虎钤经
- 法家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北山酒经
- 本草纲目
- 难经
- 金匮要略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肘后备急方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园冶
- 谱录
- 书目答问
- 杂家
- 鬼谷子
- 千字文
- 淮南子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陶庵梦忆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金楼子
- 齐东野语
- 类书
- 搜神后记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警世通言
- 阅微草堂笔记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官场现形记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北游记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何典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说唐全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说岳全传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河东记
- 白牡丹
- 幻中游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释家
- 了凡四训
- 五灯会元
- 知言
- 僧宝传
- 道家
- 老子
- 庄子
- 阴符经
- 列子
- 黄帝四经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尹文子
- 刘子
- 总集
- 昭明文选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龙川别志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词源
- 词曲
- 长生殿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