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兌下兌上
兌,亨利貞。彖曰:兌,說也。剛中而柔外,說以利貞,是以順乎天而應乎人。說以先民,民忘其勞。說以犯難,民忘其死。說之大民勸矣哉。
剛中正而外柔,順於萬物,皆說其澤。聖人以說先人,而民忘其勞,以說犯難,民則忘死。非大人不能說於民,而民咸說而得其正也。
象曰:麗澤,兌。君子以朋友講習。
兩說而合,者莫過於朋友講習也。
初九,和兌吉。象曰:和兌之吉,行未疑也。
以剛正之說,首出門而和人也。守正和人也。守正和人,何往不吉。行豈疑哉。
九二,孚兌吉。悔亡。象曰:孚兌之吉,信志也。
失位與三,豈無悔也。志在和人,欲其說,信中不失正,故吉也。夫何悔焉。
六三,來兌凶。象曰:來兌之凶,位不當也。
兌者,陽說隂也。過說於上,柔以來人,使人從欲者也。何以終哉,凶其宜也。
九四,商兌未寧,介疾有喜。象曰:九四之喜,有慶也。
幹居臣位,商量冝制,祗上使下,不敢自安,皆獲所說,必得其慶也。故大速有喜也。
九五,孚于剥,有厲。象曰:孚于剥位,正當也。
隂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也。處尊而孚於上,隂信於小人消君子之道也。得位正當為人之刑,則下化矣。下之消則上危也。可不慎乎。
上六。引兌。象曰:上六引兌,未光也。
為五牽說,信而尚之,柔而匪正也。雖說來矣,豈足光哉。
- 推荐作品:
- 经
- 集
- 诗经
- 左传
- 周礼
- 仪礼
- 孝经
- 论语
- 孟子
- 谷梁传
- 其他经学
- 笠翁对韵
- 易传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史记
- 明史
- 宋史
- 清史稿
- 旧唐书
- 宋书
- 旧五代史
- 北史
- 金史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松漠纪闻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十七史百将传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载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江南野史
- 地理
- 蛮书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政书
- 通典
- 史评
- 传习录
- 儒家
- 菜根谭
- 荀子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说苑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中论
- 兵家
- 素书
- 将苑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历代兵制
- 法家
- 慎子
- 扬子法言
- 邓析子
- 医家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氾胜之书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食疗本草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三命通会
- 渊海子平
- 葬书
- 九章算术
- 疑龙经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艺术
- 园冶
- 谱录
- 茶经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千字文
- 百家姓
- 梦溪笔谈
- 朱子家训
- 论衡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西京杂记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类书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西游记
- 儒林外史
- 西厢记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剪灯新话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东游记
- 孽海花
- 鬼神传
- 狄公案
- 十二楼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南游记
- 夷坚志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前汉演义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白牡丹
- 薛刚反唐
- 林公案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释家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知言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道家
- 老子
- 庄子
- 阴符经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老子想尔注
- 总集
- 幽梦影
- 西湖梦寻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曲
- 桃花扇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