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兑下坤上
臨,元亨利貞。至于八月,有凶。彖曰:临刚浸而长,说而顺,刚中而应,大亨。以正天之道也。至于八月,有凶。消不乆也。
阴阳迭盛,天道成焉。陽長而万物生,君子之道行,小人望之而服也。刚長正以应,说而顺之,大亨,以正也。夫物有長也,必有代也。陽雖維隂,至于隂盛則不復維矣。君子當其時,内惕而不自得焉。觀时之消息也。臨代坤之二也。極六位而隂及代之矣。數之變也。凶其乆乎。月隂之物來,代陽也,故八月凶。
象曰:泽上有地,临。君子以敎思无窮,容保民无疆。
泽上有地,地取润于泽。刚临于柔,小人取,則於君子思其敎,周而无已也。則能保民安衆而應其无疆也。
初九,咸临贞吉。象曰:咸临贞吉,志行正也。
四为我應,能感柔也。則制之自我矣。豈肆其志哉。感其從正者也。故得吉矣。
九二,咸臨吉无不利。象曰:咸临吉无不利,未順命也。
剛浸而長,履位得中,有其德而能感。五以從已也。則五順於二,二未盡順於五也。尊而順,剛德日崇,故无不利也。
六三,甘临,无利攸。既忧之,无咎。象曰:甘临,位不当也。
既憂之,咎不長也。隂以居上,柔接以臨之,甘辭以說之,失其正也。下有其人,而悟其非道,而能憂之,則咎不長也。
六四,至臨无咎。象曰:至臨无咎,位當也。
應於初,則剛之。敎而守當其位,盡柔之道,臨之至也。无憂邪之,咎矣。
六五,知臨大君之宜,吉。象曰:大君之宜,行中之謂也。
二以剛長,五能感而從焉,知之以能,授之以政,可謂智矣。大君之宜,能臨天下者,如此矣。行能得其中也。
上六,敦臨,吉,无咎。象曰:敦臨之吉,志在内也。
四五皆應於陽,上為至順,亦歸而從之,逺而志於陽,厚於君子之道,順時知機,吉。又何咎哉。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子
- 集
- 十三经
- 尚书
- 孝经
- 论语
- 尔雅
- 谷梁传
- 易经
- 中庸
- 大学
- 笠翁对韵
- 易传
- 大戴礼记
- 史记
- 三国志
- 后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晋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隋书
- 宋书
- 新五代史
- 旧五代史
- 北史
- 辽史
- 陈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汉官六种
- 过江七事
- 五代新说
- 松漠纪闻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顺宗实录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列女传
- 明儒学案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载记
- 江南野史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华阳国志
- 都城纪胜
- 政书
- 通典
- 儒家
- 菜根谭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孔子家语
- 说苑
- 春秋繁露
- 帝范
- 潜夫论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六韬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吴子
- 尉缭子
- 乾坤大略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何博士备论
- 韩非子
- 管子
- 慎子
- 扬子法言
- 邓析子
- 农家
- 本草纲目
- 难经
- 金匮要略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术数
- 三命通会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灵城精义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园冶
- 谱录
- 千字文
- 墨子
- 智囊全集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金楼子
- 尚书正义
- 避暑录话
- 类书
- 艺文类聚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太平广记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剪灯新话
- 绿野仙踪
- 老残游记
- 新齐谐
- 酉阳杂俎
- 东游记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十二楼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常言道
- 何典
- 杨家将
- 绣云阁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前汉演义
- 龙城录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河东记
- 小五义
- 独异志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开辟演义
- 海国春秋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释家
- 心经
- 无量寿经
- 知言
- 僧宝传
- 道家
- 老子
- 黄帝四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古文观止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牡丹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