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第八 治卒心痛方
治卒心痛方
治卒心痛。桃白皮煮汁。宜空腹服之。
又方:桂末若干、姜末二药,并可单用,温酒服方寸匕,须臾,六七服,瘥。
又方:驴屎,绞取汁五六合。及热顿服,立定。
又方:东引桃枝一把,切。以酒一升,煎取半升,顿服,大效。
又方:生油半合,温服,瘥。
又方:黄连八两。以水七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温服五合,每日三服。
又方:当户以坐,若男子病者,令妇人以一杯水以饮之;若妇人病者,令男子以一杯水以饮之。得新汲水尤佳。又以蜜一分,水二分,饮之,益良也。
又方:败布裹盐如弹丸。烧令赤,末,以酒一盏服之。
又方:煮三沸汤一升,以盐一合搅,饮之。若无火作汤,亦可用水。
又方:闭气忍之数十度,并以手大指按心下宛宛中,取愈。
又方:白艾(成熟者)三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之。若为客气所中者,当吐之虫物。
又方:苦酒一杯,鸡子一枚。着中合搅,饮之。好酒亦可用。
又方:取灶下热灰,筛去炭分,以布囊贮,令灼灼尔。便更番以熨痛上,冷,更熬热。
又方:蒸大豆,若煮之,以囊贮。更番熨痛处,冷复易之。
又方:切生姜若干姜半升。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
又方:灸手中央长指端三壮。
又方:好桂,削去皮。捣筛,温酒服三方寸匕。不瘥者,须臾,可六七服。无桂者,末干姜,佳。
又方:横度病患口折之,以度心厌下,灸度头三壮。
又方:尽地作五行字,撮中央土,以水一升,搅饮之也。
又方:吴茱萸二升,生姜四两,豉一升。酒六升,煮三升半。分三服。
又方:人参、桂心、栀子(擘)、甘草(炙)、黄芩各一两。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三服,奇效。
又方:桃仁七枚,去皮尖,熟,研。水合顿服,良。亦可治三十年患。
又方:附子二两(炮),干姜一两。捣,蜜丸。服四丸,如梧子大,日三。
又方:吴茱萸一两半,干姜,准上桂心一两,白术二两,人参、橘皮、椒(去闭口及子、汗)、甘草(炙)、黄芩、当归、桔梗各一两,附子一两半(炮)。捣,筛,蜜和为丸,如梧子大。日三,稍加至十丸、十五丸,酒饮下,饭前食后任意,效验。
又方:桂心八两。水四升,煮取一升。分三服。
又方:苦参三两,苦酒升并。煮取八合,分再服。亦可用水无煮者,生亦可用。
又方:龙胆四两。酒三升,煮取一升半。顿服。
又方:吴茱萸五合,桂一两。酒二升半,煎取一升,分二服,效。
又方:吴茱萸二升,生姜四两,豉一升。酒六升,煮取二升半,分为三服。
又方:白鸡一头,治之如食法。水三升,煮取二升,去鸡煎汁,取六合,纳苦酒六合,入真珠一钱,复煎取六合,纳末麝香如大豆二枚。顿服之。
又方:桂心、当归各一两,栀子十四枚。捣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五服。亦治久心病发作有时节者也。
又方:桂心二两,乌头一两。捣,筛,蜜和为丸。一服如梧子大三丸,渐加之。
暴得心腹痛如刺方。苦参、龙胆各二两,升麻、栀子各三两。苦酒五升,煮取二升,分二服。当大吐,乃瘥。
治心疝发作,有时激痛难忍方。真射?、吴茱萸分等。捣末,蜜和丸,如麻子。服二丸,日三服。勿吃热食。
又方:灸心鸠尾下一寸,名巨阙,及左右一寸,并百壮。又与物度颈及度脊如之,令正相对也,凡灸六处。
治久患常痛,不能饮食,头中疼重方。乌头六分,椒六分,干姜四分。捣末,蜜丸。酒饮服,如大豆四丸,稍加之。
又方:半夏五分,细辛五分,干姜二分,人参三分,附子一分。捣末,苦酒和丸如梧子大。酒服五丸,日三服。
治心下牵急懊痛方。桂心三两,生姜三两,枳实五枚。水五升,煮取三升,分三服。亦可加术二两、胶饴半斤。
治心肺伤动冷痛方。桂心二两,猪肾二枚。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又方:附子二两,干姜一两。蜜丸。服四丸如梧子大,日三服。
治心痹心痛方。蜀椒一两(熬令黄)。末之,以狗心血丸之,如梧子。服五丸,日五服。
治心下坚痛,大如碗边,如旋?,名为气分,饮水所结方。枳实七枚,炙术三两。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为三服。当稍软也。
若心下百结积,来去痛者方。吴茱萸末一升,真射?如弹丸一枚。合捣,以鸡子白和丸,丸如小豆大。服二丸,即瘥。
治心痛多唾,似有虫方。取六畜心,生切作十四脔,刀纵横各割之,以真丹一两,粉肉割中。旦悉吞之,入雄黄、麝香,佳。
饥而心痛者,名曰饥疝。龙胆、附子、黄连分等。捣筛。服一钱匕,日三度服之。
附方《药性论》主心痛、中恶或连腰脐者。盐如鸡子大。青布裹烧赤,纳酒中。顿服,当吐恶物。
《拾遗》序,延胡索止心痛,末之,酒服。
《圣惠方》治久心痛,时发不定,多吐清水,不下饮食。以雄黄二两,好醋二升,慢火煎成膏,用干蒸饼,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丸,姜汤下。
又方:治九种心痛妨闷。用桂心一分为末,以酒一大盏,煎至半盏,去滓,稍热服,立效。
又方:治寒疝心痛,四肢逆冷,全不饮食。用桂心二两为散。不计时候,热酒调下一钱匕。
《外台秘要》治卒心痛。干姜为末。水饮调下一钱。
又方:治心痛。当归为末。酒服方寸匕。
又《必效》治?心痛。熊胆如大豆。和水服,大效。
又方:取鳗鲡鱼,淡炙令熟。与患人食一二枚,永瘥。饱食弥佳。
《经验方》治四十年心痛不瘥。黍米,淘汁。温服,随多少。
《经验后方》治心痛。姜黄一两,桂穣三两。为末,醋汤下一钱匕。
《简要济众》治九种心痛,及腹胁积聚滞气。筒子干漆二两。捣碎,炒烟出,细研,醋煮,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丸至七丸,热酒下,醋汤亦得,无时服。
姚和众治卒心痛。郁李仁三七枚,烂嚼,以新汲水下之,饮温汤尤妙。须臾痛止,却煎薄盐汤热呷之。
《兵部手集》治心痛不可忍,十年五年者,随手效。以小蒜酽醋煮,顿服之,取饱。不用着盐。
- 推荐作品:
- 史
- 十三经
- 尚书
- 左传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论语
- 孟子
- 谷梁传
- 易经
- 中庸
- 大学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史记
- 三国志
- 汉书
- 后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晋书
- 旧唐书
- 隋书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北史
- 辽史
- 陈书
- 南齐书
- 编年史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五代新说
- 松漠纪闻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别史
- 传记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高士传
- 载记
- 吴越春秋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地理
- 水经注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庐山记
- 政书
- 通典
- 读通鉴论
- 史通
- 传习录
- 儒家
- 菜根谭
- 围炉夜话
- 国语
- 说苑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明夷待访录
- 中论
- 兵家
- 素书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将苑
- 吴子
- 尉缭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虎钤经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商君书
- 折狱龟鉴
- 医家
- 农家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医学源流论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滴天髓阐微
- 疑龙经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茶经
- 随园食单
- 淮南子
- 格言联璧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夜航船
- 名贤集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老老恒言
- 南越笔记
- 尚书正义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小说家
- 世说新语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古今谭概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三遂平妖传
- 何典
- 南游记
- 杨家将
- 西汉演义
- 女仙外史
- 说唐全传
- 荡寇志
- 雷峰塔奇传
- 说岳全传
- 李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河东记
- 小五义
- 白牡丹
- 独异志
- 春秋配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北史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声律启蒙
- 释家
- 心经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知言
- 庄子
- 列子
- 黄庭经
- 尹文子
- 总集
- 古文观止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呻吟语
- 西湖梦寻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词源
- 诗人玉屑
- 词曲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长生殿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