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第十六章
原文
子曰,「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
「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遗。」
「使天下之人,齐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
「诗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
「夫微之显。诚之不可揜,如此夫。」
译文
孔子说:“鬼神的德行可真是大得很啊!”
“看它也看不见,听它也听不到,但它却体现在万物之中使人无法离开它。”
“天下的人都斋戒净心,穿着庄重整齐的服装去祭祀它,无所不在啊!好像就在你的头上,好像就在你左右。”
“《诗经》说:‘神的降临,不可揣测,怎么能够怠慢不敬呢?’”
“从隐微到显著,真实的东西就是这样不可掩盖!”
注释
(1)齐(zhai):通“斋”,斋戒。明,洁净。盛服:即盛装。
(2)“神之格思……”:引自《诗经;大雅。抑》。格,来临。思,语气词。度,揣度。矧(Shen),况且。射(yi),厌,指厌怠不敬。
(3)掩:掩盖。
- 推荐作品:
- 史
- 子
- 集
- 诗经
- 尚书
- 仪礼
- 孝经
- 论语
- 公羊传
- 易经
- 中庸
- 大学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正史
- 汉书
- 后汉书
- 宋史
- 晋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宋书
- 元史
- 魏书
- 梁书
- 北齐书
- 辽史
- 陈书
- 逸周书
- 编年史
- 续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三朝北盟会编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五代史阙文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别史
- 传记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地理
- 水经注
- 武林旧事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通典
- 传习录
- 儒家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荀子
- 国语
- 盐铁论
- 帝范
- 北溪字义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六韬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将苑
- 吴子
- 司马法
- 乾坤大略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便宜十六策
- 投笔肤谈
- 韩非子
- 法家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农家
- 农桑辑要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温病条辨
- 术数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滴天髓阐微
- 九章算术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灵城精义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谱录
- 茶经
- 随园食单
- 鬼谷子
- 千字文
- 百家姓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颜氏家训
- 名贤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公孙龙子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风俗演义
- 宣室志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三国演义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儒林外史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幽明录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酉阳杂俎
- 子不语
- 东游记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南游记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龙城录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小五义
- 独异志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心经
- 了凡四训
- 知言
- 庄子
- 阴符经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庭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子
- 文始真经
- 亢仓子
- 尹文子
- 刘子
- 诗文评
- 总集
- 古文观止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呻吟语
- 西湖梦寻
- 随园诗话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