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三 大学
胡子曰:孔子十五而志于学,何学也?曰大学也,所以学修身、齐家、洽国、平天下之道也。孔子三十而立,何立也?曰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不退转也。孔子四十而不惑,何不惑也?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卓然立乎万物之表也。孔子五十而知天命,何知也?曰元亨利贞,干之四德,行之昭明,浩然与万物同流,处之各得其分也。孔子六十而耳顺,何耳顺也?曰所过者化,所存者神,几于天矣。孔子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何不逾也?曰以其动也天故也。子贡曰: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非天能如是乎?呜呼!伏羲、神农、黄帝、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孟轲之学,立天地之经,成万物之性者。然则请问大学之方可乎?曰:致知。请问致知。曰:致知在格物。物不格,则知不至。知不至,则意不诚。意不诚,则心不正。心不正而身修者,未之有也。是故学为君子者,莫大于致知。彼夫随众人耳目闻见而知者,君子不谓之知也。
自高则必危,自满则必溢,未有高而不危、满而不溢者。是故圣人作易,必以天在地下为泰,必以损上益下为益。
阳中有阴,阴中有阳,阳一阴,阴一阳,此太和所以为道也。始万物而生之者,乾坤之元也。物正其性,万古不变,故孔子曰:成之者性。
允恭者,尧帝也。温恭者,大舜也。懿恭者,文王也。恭而安者,孔子也。克勤俭于邦家者,舜之所以美大禹也。谨乃俭德者,伊尹之所以训太甲也。恭俭惟德者,成王之所以戒百官也。
陈文子之时,天下无王,政自诸侯出;诸侯又不为政,政自大夫出。滔滔者,天下皆是也。仁者处斯世,久思有以易天下,因污隆而起变化,无可无不可也。陈文子则不然,乃几至无所容其身,则可谓有知乎?故孔子曰:未知,焉得仁?
春秋之时,天下无王。楚,古之建国也。子文辅佐楚成,曾不知首出庶物之道,安于僭窃,以荆楚而侵陵诸夏,与齐桓、宋襄、晋文争衡,务强大以济其私欲而已,则可谓有知乎?故孔子曰:未知,焉得仁?
春秋之时,周政已失,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既而诸侯不自为政,礼乐征伐自大夫出。夫能出礼乐征伐者,皆天下之贤诸侯、贤大夫也。子继厥父,孙继厥祖,自以为能子能孙,人亦以为孝悌之人矣,曾不察其所行动皆犯上之事,陵夷至于作乱而不自知,未有一人能承天命,由仁义行者也。故有子本仁而言,以正一世之失,其旨深且远矣。此孔子春秋所以作也。
仁者临机发用而后见,不可预指,故季路、冉有、公西华之仁,孔子不得而言也。孟武伯不知仁,故又问,孔子各以材答之。夫学于圣门者,皆以仁为本,三子者今之所能若是,后日之进未已也。其进未已,虽圣人安得而预言之?故孔子不知其仁。
赵幼翁言学,胡子曰:学道者,正如学射,才持弓矢,必先知的,然后可以积习而求中的矣。若射者不求知的,不求中的,则何用持弓矢以射为?列圣诸经,千言万语,必有大体,必有要妙,人自少而有志,尚恐夺于世念,日月蹉跎,终身不见也。君若不在于的,苟欲玩其辞而已,是谓口耳之学,曾何足云?夫留情于章句之间,固远胜于博奕戏豫者,时以一斑自喜,何其小也!何不志于大体,以求要妙?譬如游山,必上东岱,至于绝顶,坐使天下高峰远岫、卷阿大泽悉来献状,岂不伟欤!幼翁曰:我习敬以直内可乎?胡子曰:敬者,圣门用功之妙道也,然坤卦之善,与干相蒙,敬以直内,终之以方也。苟知不先至,则不知所终,譬如将适一所,而路有多歧,莫知所适,则敬不得施,内无主矣。内无主而应事物,则未有能审事物之轻重者也。故务圣人之道者,必先致知,及超然有所见,方力行以终之。终之之妙,则在其人,他人不得而与也。
人心应万物,如水照万象。应物有诚妄,当其可之谓诚,失其宜之谓妄。物像有形影,实而可用之谓形,空而不可用之谓影。儒者之教践形,释氏之教逐影,影不离乎形者也。是故听其言则是,稽其行则非。惟高明笃实之君子,乃知释氏之妄大有害于人心。圣王复起,必不弃中华之人,使入于夷类也。
- 推荐作品:
- 史
- 子
- 诗经
- 左传
- 礼记
- 周礼
- 孝经
- 尔雅
- 易经
- 中庸
- 易传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匡谬正俗
- 清史稿
- 元史
- 魏书
- 周书
- 辽史
- 陈书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杂史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平宋录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越绝书
- 江南野史
- 水经注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蛮书
- 岭外代答
- 通典
- 史评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小窗幽记
- 幼学琼林
- 说苑
- 近思录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潜夫论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吴子
- 司马法
- 李卫公问对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商君书
- 慎子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齐民要术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濒湖脉学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九章算术
- 神峰通考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园冶
- 茶经
- 书目答问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墨子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格言联璧
- 笑林广记
- 论衡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龙文鞭影
- 西京杂记
- 避暑录话
- 太平御览
- 宣室志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三国演义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博物志
- 镜花缘
- 东周列国志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东游记
- 三侠五义
- 古今谭概
- 狄公案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北游记
- 何典
- 儿女英雄传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刘公案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白牡丹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唐摭言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释家
- 了凡四训
- 五灯会元
- 僧伽吒经
- 道家
- 黄帝四经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诗文评
- 总集
- 昭明文选
- 别集
- 冰鉴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西湖梦寻
- 伯牙琴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诗人玉屑
- 词曲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