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二 术智部·颜真卿
【原文】
原文
真卿为平原太守,禄山逆节颇著,真卿托以霖雨,修城浚壕,阴料丁壮,实储廪,佯命文士饮酒赋诗。禄山密侦之,以为书生不足虞,未几禄山反,河朔尽陷,唯平原有备。
唐朝时颜真卿担任平原太守,当时安禄山反叛的野心已很明显。颜真卿借口雨季来临,不得不修城浚沟,暗中招募勇士,储存米粮防备安禄山的侵袭,然而表面上却不动声色,天天与一些书生喝酒作诗。安禄山派密探暗中监视颜真卿的举动,见颜真卿只顾喝酒作诗,认为颜真卿不过一介书生而已,不足为虑。不久安禄山果然起兵造反,河东一带完全陷入贼手,唯有平原郡一带因颜真卿早有防范而未陷落。
〔评〕小寇以声驱之,大寇以实备之。或无备而示之有备者,杜其谋也;或有备而示之无备者,消其忌也。必有深沉之思,然后有通变之略。微乎!微乎!岂易言哉?
(评译)碰到小贼寇,只要虚张声势恫吓一番就可以退敌;遇到大贼寇,就必须有坚实的武力作为后盾才能与之对抗。本身没有实力,却虚张声势显示自己的武力,是为杜绝对方蠢动的念头;的确有实力而极力掩饰,表现出毫无防备的样子,是为消除对方猜忌的心理。是虚是实,必须要先有深沉圆融的思虑,然后才能变通自如。其中的微妙之处,却并非三言两语就说得明白的
- 推荐作品:
- 经
- 子
- 集
- 十三经
- 尚书
- 仪礼
- 孝经
- 公羊传
- 谷梁传
- 易经
- 中庸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匡谬正俗
- 正史
- 史记
- 三国志
- 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清史稿
- 旧唐书
- 隋书
- 新五代史
- 魏书
- 周书
- 金史
- 梁书
- 辽史
- 陈书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五代新说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平宋录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载记
- 吴越春秋
- 万历野获编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洛阳伽蓝记
- 蛮书
- 吴船录
- 岭外代答
- 通典
- 史通
- 三字经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国语
- 说苑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潜夫论
- 中论
- 北溪字义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六韬
- 孙膑兵法
- 将苑
- 尉缭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法家
- 商君书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医家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黄帝内经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食疗本草
- 肘后备急方
- 渊海子平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谱录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吕氏春秋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论衡
- 陶庵梦忆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避暑录话
- 太平御览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三国演义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博物志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绿野仙踪
- 子不语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常言道
- 何典
- 夷坚志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白牡丹
- 幻中游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海国春秋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释家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道家
- 庄子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庭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始真经
- 亢仓子
- 古文观止
- 冰鉴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呻吟语
- 日知录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牡丹亭
- 桃花扇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