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察智部·李德裕
李德裕镇浙右。甘露寺僧诉交代常住什物,被前主事僧耗用常住金若干两,引证前数辈,皆有递相交领文籍分明,众词指以新得替人隐而用之,且云:“初上之时,交领分两既明,及交割之日,不见其金。”鞫成具狱,伏罪昭然。未穷破用之所,公疑其未尽,微以意揣之,僧乃诉冤曰:“积年以来,空交分两文书,其实无金矣。众乃以孤立,欲乘此挤之。”公曰:“此不难知也。”乃召兜子数乘,命关连僧人对事,遣入兜子中,门皆向壁,不令相见;命取黄泥各模交付下次金样以凭证据,僧既不知形状,竟摸不成,前数辈皆伏罪。
唐朝人李德裕镇守浙东的时候,甘露寺的僧侣控告在移交寺院杂物时,被前任住持耗费常住金若干两,引证前几任住持都有互相移交,记载得很清楚,众僧也指证前任住持私下挪用常住金,而且说初上任的时候,移交的银两数目全都清清楚楚,到交出来时银两却不见了。审判结束后,罪证昭然,但没有追究银两用到哪里。李德裕怀疑案子没有审问清楚,于是隐晦地对僧人稍加诱导,僧侣于是说出他的冤情道:“很多年来,都是只移交记录银两的文书,银两早就没有了,众僧因为我孤立,想乘此机会排挤我。”李德裕说:“这种事想要查清楚并不困难。”就找了数顶轿子,命令相关的僧侣都进入轿中,轿门对着墙壁,彼此看不见,再命令人取各种形状的黄泥来,让每个僧侣分别捏出交付给下任的黄金模式,作为证据,僧侣不知道具体形状,当然是捏不出来的,前数任住持僧侣才俯首认罪。
- 推荐作品:
- 经
- 子
- 集
- 尚书
- 周礼
- 仪礼
- 孝经
- 尔雅
- 易经
- 笠翁对韵
- 易传
- 文昌孝经
- 正史
- 后汉书
- 宋史
- 新唐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隋书
- 宋书
- 魏书
- 周书
- 南史
- 金史
- 逸周书
- 编年史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过江七事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九州春秋
- 别史
- 传记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英雄记
- 吴越春秋
- 江南野史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蛮书
- 都城纪胜
- 庐山记
- 政书
- 通典
- 传习录
- 菜根谭
- 三字经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国语
- 盐铁论
- 近思录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吴子
- 司马法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练兵实纪
- 历代兵制
- 韩非子
- 法家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棠阴比事
- 医家
- 农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濒湖脉学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医学源流论
- 神相全编
- 渊海子平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园冶
- 谱录
- 茶经
- 书目答问
- 杂家
- 墨子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梦溪笔谈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陶庵梦忆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金楼子
- 风俗演义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喻世明言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新齐谐
- 唐传奇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狄公案
- 十二楼
- 北游记
- 三遂平妖传
- 夷坚志
- 西汉演义
- 儿女英雄传
- 前汉演义
- 龙城录
- 老残游记续集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小五义
- 白牡丹
- 小八义
- 唐摭言
- 林公案
- 北史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声律启蒙
- 释家
- 心经
- 了凡四训
- 僧宝传
- 老子
- 列子
- 抱朴子
- 悟真篇
- 亢仓子
- 别集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日知录
- 龙川别志
- 文心雕龙
- 诗人玉屑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