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三 上智部·唐高祖
李渊克霍邑。行赏时,军吏拟奴应募,不得与良人同。渊曰:“矢石之间,不辨贵贱;论勋之际,何有等差?宜并从本勋授。”
唐高祖李渊攻下霍邑后,论功行赏时,军吏认为招募到的奴仆不应该和从军的百姓同等待遇。李渊说:“在战场上打仗,弓箭和飞石之间冲锋,是不分贵贱的;所以评论战斗的功劳,就不应该有什么等级之别,而应该按照各人的实际表现给予赏赐。”
引见霍邑吏民,劳赏于西河,选其壮丁,使从军。关中军士欲归者,并授五品散官,遣归。或谏以官太滥,渊曰:“隋氏吝惜勋赏,致失人心,奈何效之?且收众以官,不胜于用兵乎?”
其后,李渊和霍邑的官吏百姓相见,就像原先犒赏西河官员百姓一样犒赏他们,并选拔其中的青壮年,动员他们参军。关中来的士兵要求回乡的,都赐给他们五品官的名衔放他们回去。有人劝说,这样赐官位岂不是给得太多太滥,李渊说:“隋朝就是因为舍不得论功行赏,以致失了军民之心。我们怎么可以效法他呢?况且用官位来收揽民心,不是比用兵征服更好吗?”
- 推荐作品:
- 经
- 集
- 十三经
- 诗经
- 仪礼
- 孟子
- 公羊传
- 谷梁传
- 易经
- 中庸
- 大学
- 易传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正史
- 史记
- 三国志
- 后汉书
- 明史
- 晋书
- 清史稿
- 宋书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北史
- 金史
- 梁书
- 北齐书
- 辽史
- 陈书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杂史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五代史阙文
- 九州春秋
- 平宋录
- 传记
- 列女传
- 唐才子传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英雄记
- 万历野获编
- 徐霞客游记
- 武林旧事
- 蛮书
- 政书
- 通典
- 读通鉴论
- 史通
- 儒家
- 三字经
- 小窗幽记
- 幼学琼林
- 说苑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潜夫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吴子
- 尉缭子
- 司马法
- 兵法二十四篇
- 武经总要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法家
- 商君书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农家
- 农桑辑要
- 黄帝内经
- 伤寒论
- 千金方
- 濒湖脉学
- 饮膳正要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焦氏易林
- 月波洞中记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园冶
- 谱录
- 茶经
- 书目答问
- 吕氏春秋
- 百家姓
- 淮南子
- 笑林广记
- 夜航船
- 名贤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太平御览
- 搜神后记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警世通言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封神演义
- 镜花缘
- 初刻拍案惊奇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酉阳杂俎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狄公案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南游记
- 夷坚志
- 绣云阁
- 儿女英雄传
- 前汉演义
- 说岳全传
- 老残游记续集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小五义
- 独异志
- 薛刚反唐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毛公案
- 僧宝传
- 道家
- 老子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庭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子
- 文始真经
- 亢仓子
- 尹文子
- 诗文评
- 别集
- 冰鉴
- 幽梦影
- 日知录
- 随园诗话
- 诗人玉屑
- 词曲
- 牡丹亭
- 长生殿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