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奇经八脉(节要)
督脉者,起于少腹以下骨中央,女子入系廷孔,其孔溺孔之端也,其络循阴器,合篡间,绕篡后,别绕臀,至少阴,与巨阳中络者合少阴,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与太阳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上,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内,侠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其男子循茎下至篡,与女子等;其少腹直上者,贯脐中央,上贯心,入喉,上颐环唇,上系两目之下中央。
督脉起于下极之腧,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脑上巅,循额至鼻柱,属阳脉之海。其为病也,脊强而厥,凡二十七穴。穴见前。
任脉与冲脉,皆起于胞中,循脊里,为经络之海。其浮而外者,循腹上行,会于咽喉,别而络唇口。血气盛,则肌肉热。血独盛,则渗灌皮肤生毫毛。妇人有余于气,不足于血,以其月事数下,任冲并伤故也。任冲之交脉,不营于唇口,故髭须不生。
任脉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喉咽,属阴脉之海。其为病也,苦内结,男子为七疝,女子为瘕聚。凡二十四穴。穴见前。
冲脉者,与任脉皆起于胞中,上循脊里,为经络之海。其浮于外者,循腹上行,会于咽喉,别而络唇口;故曰:『冲脉者,起于气冲,并足少阴之经,侠脐上行,至胸中而散;其为病也,令人逆气而里急。』《难经》则曰:『并足阳明之经。』以穴考之,足阳明侠脐左右各二寸而上行。足少阴侠脐左右各一寸而上行。《针经》所载。冲任与督脉,同起于会阴,其在腹也,行乎幽门、通谷、阴都、石关、商曲、肓俞、中柱、四满、气穴、大赫、横骨,凡二十二穴,皆足少阴之分也。然则冲脉,并足少阴之经明矣。
幽门(巨阙旁)通谷(上脘旁)阴都(通谷下)石关(阴注下)商曲(石关下)肓俞(商曲下)中注(肓俞下)四满(中注下)气穴(四满下)大赫(气穴下)横骨(大赫下)
带脉者,起于季胁,回身一周。其为病也,腹满,腰溶溶如坐水中。其脉气所发,正名带脉,以其回身一周如带也。又与足少阳会于带脉、五枢、维道,此带脉所发。凡六穴。
带脉(季胁下一寸八分)五枢(带脉下三寸)维道(章门下五寸三分)
阳蹻脉者,起于跟中,循外踝上行,入风池。其为病也,令人阴缓而阳急。两足蹻脉,本太阳之别,合于太阳,其气上行,气并相还,则为濡目,气不营则目不合;男子数其阳,女子数其阴。当数者为经,不当数者为络也。蹻脉长八尺。所发之穴,生于申脉,本于仆参,郄于附阳,与足少阳会于居髎,又与手阳明会于肩髃及巨骨,又与手太阳、阳维会于臑俞,又与手足阳明会与地仓及巨髎,又与任脉、足阳明会于承泣。凡二十穴。
申脉(外踝下)仆参(跟骨下)附阳(外跟上)居髎(章门下)肩髃(肩端)巨骨(肩端)臑俞(肩后甲骨上廉)地仓(口吻旁)巨髎(鼻两旁)承泣(目下七分)
阴蹻脉者,亦起于跟中,循内踝上行,至咽喉,交贯冲脉。其为病也,令人阳缓而阴急。故曰:『蹻脉者,少阴之别,起于然谷之后,上内踝之上,直上阴,循阴股入阴,上循胸里,入缺盆,上出人迎之前,入鼻,属目内眦,合于太阳。女子以之为经,男子以之为络。』两足蹻脉,长八尺,而阴蹻之郄在交信,阴蹻病者取此,凡四穴。
照海(足内踝下)交信(内踝上)
阳维脉者,维于阳,其脉起于诸阳之会,与阴维皆维络于身。若阳不能维于阳,则溶溶不能自收持。其脉气所发,别于金门,郄于阳交,与手太阳及阳蹻脉会于臑俞,又与手少阳会于臑会,又与手足少阳会于天髎,又与手足少阳、足阳明会于肩井。其在头也,与足少阳会于阳白,上于本神及临泣、目窗、上至正营、承灵,循于脑空,下至风池、日月;其与督脉会,则在风府及哑门。其为病也,苦寒热。凡三十二穴。
金门(足外踝下)阳交(外踝上)臑俞(肩后胛上)臑会(肩前廉)天髎(缺盆上)肩井(肩头上)阳白(眉上)本神(曲差旁)临泣(目上)目窗(临泣后)正营(目窗后)承灵(正营后)脑空(承灵后)风池(脑空下)日月(期门下)风府哑门
阴维脉者,维于阴,其脉起于诸阴之交,若阴不能维于阴,则怅然失志。其脉气所发,阴维之郄,名曰筑宾,与足太阴会于腹哀、大横,又与足太阴、厥阴会于府舍、期门,与任脉会于天突、廉泉,其为病也,苦心痛。凡一十二穴。
筑宾(内踝上)腹哀(日月下)大横(腹哀下)府舍(腹结下)期门(乳下)天突(结喉下)廉泉(结喉上)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子
- 集
- 尚书
- 左传
- 周礼
- 孟子
- 尔雅
- 中庸
- 大学
- 易传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正史
- 史记
- 三国志
- 后汉书
- 宋史
- 晋书
- 新唐书
- 旧唐书
- 隋书
- 宋书
- 新五代史
- 南史
- 北史
- 梁书
- 北齐书
- 陈书
- 南齐书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三朝北盟会编
- 松漠纪闻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平宋录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越绝书
- 地理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庐山记
- 政书
- 读通鉴论
- 史通
- 儒家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荀子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中论
- 北溪字义
- 三十六计
- 素书
- 六韬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将苑
- 吴子
- 太白阴经
- 李卫公问对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邓析子
- 农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北山酒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千金方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葬书
- 九章算术
- 疑龙经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棋经十三篇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谱录
- 茶经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杂家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墨子
- 淮南子
- 梦溪笔谈
- 朱子家训
- 名贤集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西京杂记
- 齐东野语
- 类书
- 宣室志
- 小说家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醒世恒言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镜花缘
- 东周列国志
- 二刻拍案惊奇
- 唐传奇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鬼神传
- 狄公案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穆天子传
- 北游记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何典
- 南游记
- 夷坚志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荡寇志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老残游记续集
- 朝野佥载
- 白牡丹
- 独异志
- 小八义
- 春秋配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两晋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知言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老子
- 阴符经
- 列子
- 黄帝四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文子
- 亢仓子
- 诗文评
- 昭明文选
- 冰鉴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西湖梦寻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诗人玉屑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