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奇病论
黄帝曰:“人有重身,九月而喑,此为何也?”
歧伯曰:“名曰胞之络脉绝也,无治,当十月复。病胁下满,气逆,二三岁不已,名曰息积,不可灸刺积,为导引服药。人身体髀股胻皆肿,环脐而痛,名曰伏梁,不可动之,动之为水溺涩之病也。人有尺脉数甚,筋急而见,名曰疹筋,是人腹必急,白色黑色见,则病甚。人有病头痛,数岁不已,名曰厥逆,谓所犯大寒,内至骨髓,髓以脑为主,脑逆,故令头痛,齿亦痛。有病口甘者,名曰脾瘅,谓人数食甘美而多肥,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气上溢,转为消渴,治之以兰,除陈气也。有病口苦,名曰胆瘅,治之以胆募俞。有癃者,日数十溲,此不足也。身热如炭,颈膺如格,人迎躁盛,喘息气逆,此有余也。太阴脉细微如发者,此不足也。五有余,二不足,名曰厥,死不治。人初生病癫疾者,名曰胎痫,谓在母腹中感惊,令子发为癫也。有病痝然如有水状,切其脉大紧,身无痛者,形不瘦,不能食,食少,名曰肾风,肾风而不能食,善惊,惊已,心气痿者死。有病怒狂者,名曰阳厥,谓阳气因暴折而难决,故善怒也,治之当夺其食,即已,使之服以生铁洛为饮,夫生铁洛者,下气疾也。”
动谓齐其毒药,而击动之。瘅,谓热也。募即日月穴,俞即胆俞穴。铁洛、铁浆。
- 推荐作品:
- 子
- 诗经
- 孝经
- 谷梁传
- 易经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史记
- 三国志
- 汉书
- 后汉书
- 明史
- 新唐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新五代史
- 周书
- 金史
- 北齐书
- 辽史
- 陈书
- 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明季北略
- 过江七事
- 杂史
- 松漠纪闻
- 五代史阙文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平宋录
- 晏子春秋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越绝书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吴船录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政书
- 通典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国语
- 孔子家语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潜夫论
- 中论
- 兵家
- 六韬
- 百战奇法
- 吴子
- 尉缭子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管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扬子法言
- 农桑辑要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温病条辨
- 术数
- 神相全编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艺术
- 古画品录
- 谱录
- 茶经
- 随园食单
- 杂家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墨子
- 梦溪笔谈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夜航船
- 容斋随笔
- 权谋残卷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池北偶谈
- 齐东野语
- 类书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西游记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西厢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东周列国志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三侠五义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狄公案
- 穆天子传
- 海上花列传
- 杨家将
- 绣云阁
- 南北史演义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岭表录异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大唐新语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小五义
- 白牡丹
- 小八义
- 春秋配
- 开辟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释家
- 中说
- 知言
- 僧宝传
- 道家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神仙传
- 文子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尹文子
- 冰鉴
- 日知录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训蒙骈句
- 词源
- 牡丹亭
- 桃花扇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