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二 赵四·冯忌请见赵王
冯忌请见赵王,行人见之。冯忌接手免首,欲言而不敢。王问其故,对曰:“客有见人于服子者,已而请其罪。服子曰:‘公之客独有三罪:望我而笑,是狎也;谈语不称师,是倍也;交浅而言深,是乱也。’客曰:‘不然。夫望人而笑,是和也;言而不称师,是庸说也;交浅而言深,是忠也。昔者尧见舜于草茅之中,席陇亩而荫庇桑,阴移而授天下传。伊尹负鼎俎而干汤,姓名未著而受三公。使夫交浅者不可以深谈,则天下不传,而三公不得也。”赵王曰:“甚善。”冯忌曰:“今外臣交浅而欲深谈,可乎?”王曰:“请奉教。”于是冯忌乃谈。
冯忌请求拜见赵王,掌管外交事务的官员让他拜见了赵王。冯忌拱手低头,想要说话而不敢。赵王问他是什么原因。冯忌回答说:“有个客人向宓子推荐一个人,不久他问宓子这人有什么过错。宓子说:‘您的客人有三条过错,看着我笑,这是轻视我;谈话不称我为老师,这是背叛我;交情浅而言语深,这是在迷惑我。’客人说:‘不是这样。看着人笑,这是和蔼;言谈不称呼老师,因为老师是平常的称呼;交情浅而言语深,这是忠诚。从前尧在草茅之中会见舜,在田野设席坐在桑树的阴凉下:树阴移动舜接受了尧禅让的天下。伊尹背着鼎俎谒见商汤,姓名还不清楚就接受了三公的职位。如果交情浅就不可以深谈,那么天下就无法禅让,并且三公的职位也不可能得到。”赵王说:“太好了。”冯忌说:“如今外来的臣子交情浅而想深谈,可以吗?”赵王说:“请您多多教导。”于是冯忌才谈了自己的意见。
- 推荐作品:
- 经
- 尚书
- 周礼
- 仪礼
- 孝经
- 论语
- 孟子
- 尔雅
- 谷梁传
- 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正史
- 史记
- 三国志
- 汉书
- 宋史
- 新唐书
- 隋书
- 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北史
- 金史
- 梁书
- 辽史
- 陈书
- 南齐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三朝北盟会编
- 贞观政要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传记
- 晏子春秋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载记
- 吴越春秋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徐霞客游记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吴船录
- 政书
- 史评
- 史通
- 传习录
- 儒家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荀子
- 弟子规
- 围炉夜话
- 国语
- 孔子家语
- 盐铁论
- 近思录
- 帝范
- 潜夫论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三十六计
- 素书
- 三略
- 吴子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法家
- 管子
- 商君书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医家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本草纲目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三命通会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天玉经
- 疑龙经
- 焦氏易林
- 灵城精义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谱录
- 茶经
- 随园食单
- 杂家
- 千字文
- 墨子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朱子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池北偶谈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类书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小说家
- 西游记
- 搜神记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喻世明言
- 幽明录
- 二刻拍案惊奇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东游记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十二楼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何典
- 南游记
- 绣云阁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前汉演义
- 龙城录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朝野佥载
- 小五义
- 白牡丹
- 幻中游
- 独异志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北史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心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僧伽吒经
- 庄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太玄经
- 文子
- 文始真经
- 冰鉴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呻吟语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随园诗话
- 训蒙骈句
- 诗人玉屑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