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八 赵三·或谓建信君之所以事王者
或谓建信:“君之所以事王者,色也。葺之所以事王者,知也。色老而衰,知老而多。以日多之知而逐衰之色,君必困矣。”建信君曰:“奈何?”曰:“并骥而走者,五里而罢;乘骥而御之,不倦而取道多。君令葺乘独断之车,御独断之势,以居邯郸;令之内治国事,外刺诸侯,则葺之事有不言者矣。君因言王而重责之,葺之轴今折矣。”建信君再拜受命,入言于王,厚任葺以事能,重责之。未期年而葺亡走矣。
有人对建信君说:“您之所以能事奉君王,是因为您容貌长得好。瞢所以能事奉君王,是因为他有智谋。容貌随着年龄会衰老,智谋随着年龄反而会增多。用一天比一天多的智谋,而与衰减的容貌竞争,您一定会处于困境。”建信君说:“那应该怎么办?”那人说:“两匹马一起赛跑,五里以后就都疲倦了;单独骑马而驾驶它,不疲倦是因为可供选取的道路很多。您让瞢乘坐独自决断的车子,运用独自决断的权势。在邯郸任职,让他在内治理国家大事,向外刺探诸侯的情报,那么瞢管理的事情就无暇全部向君王报告。您依据向君王报告,君王一定会重重地责备他,瞢的车轴就折断了。”建信君向那人再次拜谢接受教导,向赵王进言,赵王重任瞢,把事情都交给他办,而且也经常重重地责备他。没到一年瞢就逃走了。
- 推荐作品:
- 史
- 集
- 十三经
- 诗经
- 尚书
- 左传
- 孝经
- 论语
- 孟子
- 尔雅
- 公羊传
- 谷梁传
- 其他经学
- 大学
- 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正史
- 史记
- 三国志
- 汉书
- 后汉书
- 宋史
- 晋书
- 宋书
- 元史
- 魏书
- 梁书
- 北齐书
- 辽史
- 陈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汉官六种
- 过江七事
- 杂史
- 五代新说
- 五代史阙文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唐才子传
- 英雄记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地理
- 水经注
- 武林旧事
- 蛮书
- 庐山记
- 政书
- 通典
- 儒家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荀子
- 弟子规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说苑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北溪字义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孙膑兵法
- 三略
- 将苑
- 兵法二十四篇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韩非子
- 商君书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棠阴比事
- 农家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葬书
- 九章算术
- 葬法倒杖
- 灵城精义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谱录
- 茶经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朱子家训
- 夜航船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老老恒言
- 南越笔记
- 风俗演义
- 避暑录话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宣室志
- 小说家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警世通言
- 博物志
- 喻世明言
- 剪灯新话
- 绿野仙踪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酉阳杂俎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古今谭概
- 狄公案
- 十二楼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南游记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白牡丹
- 独异志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林公案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了凡四训
- 中说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道家
- 阴符经
- 列子
- 黄庭经
- 神仙传
- 文始真经
- 亢仓子
- 总集
- 古文观止
- 冰鉴
- 浮生六记
- 呻吟语
- 日知录
- 训蒙骈句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长生殿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