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 秦三·应侯谓昭王
应侯谓昭王曰:“亦闻恒思有神丛与?恒思有悍少年,请与丛博,曰:‘吾胜丛,丛籍我神三日;不胜丛,丛困我。”乃左手为丛投,右手自为投,胜丛,丛籍其神。三日,丛往求之,遂弗归。五日而丛枯,七日而丛亡。今国者,王之丛;势者,王之神。籍人以此,得无危乎?臣未尝闻指大于臂,臂大于股,若有此,则病必甚矣。百人舆瓢而趋,不如一人持而走疾。百人诚舆瓢,瓢必裂。今秦国,华阳用之,穰侯用之,太后用之,王亦用之。不称瓢为器,则已;已称瓢为器,国必裂矣。臣闻之也:‘木实繁者枝必披,枝之披者伤其心。都大者危其国,臣强者危其主。’且令邑中自斗食以上,至尉、内史及王左右,有非相国之人者乎?国无事,则已;国有事,臣必闻见王独立于庭也。臣窃为王恐,恐万世之后有国者,非王子孙也。
应侯对秦昭王说:“您也听说过在恒思那个地方的丛林中有一座神祠吗?恒思有一个凶顽的少年要求与祠主掷骰子,他说:‘我如果胜了你,你就要把神位借给我三天;如果不能胜你,你可以置我于困境。’于是,他用左手替祠主掷骰子,用右手为自己投骰子,最后他取胜了,祠主借给了他丛祠的神位。三天之后,神柯派人取神位,竟没有取回去。五天之后,这片树林全开始干枯,七目之后,这片树林全死了。现在可以说,国家就好比是大王的丛林;权势就好比是大王的神位。如果把这些东西借给别人:能没有危险吗?我从来没有听说过手指比胳膊粗的,更没有听说过胳膊比大腿粗的:若是有这种事,那一定是病得太严重了。假使真的一百个人驮着瓢跑,那么瓢非摔碎不可。现在的秦国,华阳君掌政,穰侯掌政,太后掌政,大王也掌政。不把国家比做盛水的瓢也就算了;如果把国家比做盛水的瓢,那么国家也必然会因分五裂的了。我曾经听到过这样一句话:‘果实累累的树,树枝必定要折断,树枝一折断,树心必定受到损伤。都城大的诸侯就将危及他的国家,权势过强的臣子必将危及他的君主。’秦国城邑中从一斗俸禄的小官吏以上,一直到军尉、内史以及大王左右的近臣。有哪个不是穰侯灼亲信呢?国家没有什么战乱,还没有什么,国家万一有什么战乱发生,我一定能看到大王在朝廷上受到孤立。我私下里替大王害怕,唯恐万世之后掌握国家大权的不是大王的子孙了。
“臣闻古之善为政也,其威内扶,其辅外布,四治政不乱不逆,使者直道而行,不敢为非。今太后使者分裂诸侯,而符布天下,操大国之势,强征兵,伐诸侯。战胜攻取,利尽归于陶;国之币帛,竭入太后之家;竟内之利,分移华阳。古之所谓危主灭国之道,必从此起。三贵竭国以自安,然则令何得从王出,权何得毋分,是我王果处三分之一也。”
“我听说古代那些善于治理国家的君主,他的威权掌握在自己手里:他的亲信遍布全国各处,政治安定,没有祸乱没有叛逆,使臣们按政策办事,不敢为非作歹。观在太卮的使臣分裂各地诸侯,虎符流布天下,操纵大国的权利,征聚强壮的兵士,诛伐诸侯。每至战胜攻取,财物全部归到陶地,国家财物搜刮干净就都送往太后的私室,境内的资产,也全部运往华阳。古人所说‘使君主危险让国家走向灭亡之路’必将从这里开始。太后、穰侯、华阳君这三个显贵刮取国家财富求得自己的安乐。既然这样,那么国家的政令怎么能从大王这里发出,权利也会分散,这确实使大王处在三贵包围一王的地位了。”
- 推荐作品:
- 史
- 子
- 集
- 诗经
- 左传
- 礼记
- 孝经
- 尔雅
- 易经
- 中庸
- 大学
- 子夏易传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汉书
- 后汉书
- 宋史
- 新唐书
- 旧唐书
- 隋书
- 周书
- 北史
- 金史
- 梁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续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三朝北盟会编
- 杂史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英雄记
- 载记
- 吴越春秋
- 万历野获编
- 徐霞客游记
- 大唐西域记
- 蛮书
- 政书
- 通典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史通
- 儒家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说苑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帝范
- 中论
- 兵家
- 素书
- 将苑
- 吴子
- 尉缭子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李卫公问对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何博士备论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农家
- 齐民要术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奇经八脉考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医学源流论
- 撼龙经
- 天玉经
- 月波洞中记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园冶
- 谱录
- 茶经
- 随园食单
- 杂家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论衡
- 名贤集
- 人物志
- 龙文鞭影
- 困学纪闻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小说家
- 山海经
- 水浒传
- 西游记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喻世明言
- 初刻拍案惊奇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官场现形记
- 酉阳杂俎
- 子不语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狄公案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南游记
- 夷坚志
- 杨家将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河东记
- 小五义
- 白牡丹
- 幻中游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老子
- 庄子
- 阴符经
- 列子
- 神仙传
- 太玄经
- 悟真篇
- 文子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尹文子
- 刘子
- 诗文评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浮生六记
- 呻吟语
- 龙川别志
- 文心雕龙
- 词源
- 诗人玉屑
- 桃花扇
- 长生殿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