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卷上·灵岳
凡有受气怀胎,皆禀五行。支曰男,双曰女。得其偏者形骨必俗,禀其粹者神气必全。形有厚薄,故福有浅深。神有明暗,故识有智愚。虽吉凶贵贱纷纶不齐,而神见于动作,形备于骨法,善恶有相,可得而知。今以精神,气色,才智,骨法次第考核,设九成之术以观之。一曰精神,二魂魄,三形貌,四气色,五动止,六行藏,七瞻视,八才智,九德行。凡精彩分明为一成,魂神慷慨为二成,形貌停稳为三成,气色明净为四成,动止安详为五成,行藏合义为六成,瞻视澄正为七成,才智应速为八成,德行可法为九成。又有九骨。一曰颧骨,二驿马,三将军,四日角,五月角,六龙宫,七伏犀,八巨鳌,九龙角。已上九骨,凡有一骨起者亦为一成。《老君歌》曰:“颧骨成权合主兵,驿马分茅列土人,将军骨起将军位,日角月角佐明君,龙骨清明好官勋,伏犀刺史隐冲门,巨鳌绕拙尚书荣,龙角玉枕三台臣,九成八成臣中尊,五成六成臣中臣,三成四成五品人,一成二成有微勋,有之不成不白身,无成无骨永沉沦,三品贵者皆识人,识人必贵自通神,神魂清净贵人亲,君须识览洞中文”。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十三经
- 诗经
- 周礼
- 仪礼
- 论语
- 孟子
- 尔雅
- 其他经学
- 中庸
- 大学
- 大戴礼记
- 匡谬正俗
- 正史
- 汉书
- 晋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宋书
- 元史
- 周书
- 南史
- 北史
- 梁书
- 陈书
- 逸周书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战国策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平宋录
- 传记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英雄记
- 载记
- 越绝书
- 江南野史
- 水经注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吴船录
- 庐山记
- 通典
- 读通鉴论
- 史通
- 传习录
- 荀子
- 弟子规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孔子家语
- 说苑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明夷待访录
- 潜夫论
- 中论
- 孙子兵法
- 素书
- 三略
- 太白阴经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法家
- 商君书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农家
- 天工开物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难经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三命通会
- 渊海子平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艺术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杂家
- 鬼谷子
- 墨子
- 百家姓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颜氏家训
- 名贤集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尚书正义
- 类书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三国演义
- 聊斋志异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剪灯新话
- 绿野仙踪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酉阳杂俎
- 济公全传
- 鬼神传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三遂平妖传
- 何典
- 夷坚志
- 杨家将
- 说唐全传
- 荡寇志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朝野佥载
- 白牡丹
- 幻中游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释家
- 心经
- 了凡四训
- 五灯会元
- 僧伽吒经
- 老子
- 庄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神仙传
- 悟真篇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古文观止
- 冰鉴
- 浮生六记
- 郁离子
- 伯牙琴
- 词源
- 诗人玉屑
- 牡丹亭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