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
肉攫部
取鹰法,七月二十日为上时,内地者多,塞外者殊少。八月上旬为次时。八月下旬为下时,塞外鹰毕至矣。鹰网目方一寸八分,从八十目,横五十目,以黄蘖和杼汁染之,令与地色相类。螽虫好食网,以蘖防之。有网竿、都栻、吴公。磔竿二:一为鹑竿,一为鹄竿。鸽飞能远察,见鹰,常在人前。若竦身动盼,则随其所视候之。
取木鸡、木雀、鹞网目方二寸,纵三十目,横十八目。
凡鸷鸟,雏生而有惠,出壳之后,即于窠外放巢。大鸷恐其坠堕及为日所曝,热暍致损,乃取带叶树枝插其巢畔,防其坠堕及作阴凉也。欲验雏之大小,以所插之叶为候。若一日二日,其叶虽萎而尚带青色。至六七日,其叶微黄。十日后枯瘁,此时雏渐大可取。
凡禽兽,必藏匿形影同于物类也。是以蛇色逐地,茅兔必赤,鹰色随树。
鹰巢,一名菆鹰。呼菆子者,雏鹰也。鹰四月一日停放,五月上旬拔毛入笼。拔毛先从头起,必于平旦过顶,至伏鹑则止。从颈下过颺毛,至尾则止。尾根下毛名颺毛。其背毛并两翅大翎覆翮及尾毛十二根等并拔之,两翅大毛合四十四枝,覆翮翎亦四十四枝。八月中旬出笼。
雕角鹰等,三月一日停放,四月上旬置笼。
鹘,北回鹰过尽停放,四月上旬入笼,不拔毛。
鹘,五月上旬停放,六月上旬拔毛入笼。
凡鸷击等,一变为鸽,二变为鴘,转鶬,三变为正鶬。自此已,后至累变,皆为正鶬。
白鸽,觜爪白者,从一变为鴘,至累变,其白色一定,更不改易。若觜爪黑者,臆前纵理,翎尾斑节微微有黄色者,一变为鴘,则两翅封上及两〈月坒〉之毛间似紫白,其余白色不改。
齐王高纬武平六年,得幽州行台仆射河东潘子光所送白鸽,合身如雪色。视臆前微微有纵白斑之理,理色暧昧如纁。觜本之色微带青白,向末渐乌。其爪亦同于觜。蜡胫并作黄白赤。是为上品。黄麻色,一变为鴘,其色不甚改易,惟臆前从斑渐阔而短。鴘转出后乃至累变,背上微加青色,臆前从理转就短细,渐加膝上鲜白。此为次。青麻色,其变色一同黄麻之鴘。此为下品。又有罗乌〈乞鳥〉、罗麻〈乞鳥〉,一日鹘。
白兔鹰,嘴爪白者,从一变为鴘,乃至累变,其白色一定更不改易。嘴爪黑而微带青白色,臆前纵理及翎尾班节微有黄色者,一变背上翅尾微为灰色,臆前纵理变为横理,变色微漠若无,〈月坒〉间仍白。至于鴘转已后,其灰色微褐,而渐渐向白,其嘴爪极黑,体上黄鹊斑色微深者,一变为青白鴘,鴘转之后乃至累变,臆前横理转细,则渐为鶬色也。
齐王高洋天保三年,获白兔鹰一联,不知所得之处。合身毛羽如雪,目色紫,爪之本白,向末为浅乌之色(一曰“目赤色,觜爪之本色白”)蜡胫并黄,当时号为金脚。
又高帝(一曰“高齐”)武平初,领军将军赵野叉献白免鹰一联,头及顶遥看悉白,近边熟视,乃有紫迹在毛心。其背上以白地紫迹点其毛心,紫外有白赤周绕,白色之外以黑为缘。翅毛亦以白为地,紫色节之。臆前以白为地,微微有纁赤从理。眼黄如真金,觜本之色微白,向末渐乌。蜡作浅黄色,胫指之色亦黄。爪与觜同。
散花白,觜爪黑而微带青白色者,一变为紫理白鴘,鴘转以后乃至累变,横理转网,臆前紫渐灭成白。其觜爪极黑者,一变为青白鴘,鴘转之后乃至累变,横理转细,臆前渐作灰白色。
赤色,一变为鴘,其色带黑,鴘转已后乃至累变,横理转细,臆前微微渐白。其背色不改,此上色也。
白唐,一变为青鴘而微带灰色,鴘转之后乃至累变,横理转细,臆前微微渐白。
鷃烂堆(一曰雌,又曰雄)黄,一变之鴘,色如鶖氅,鴘转之后乃至累变,横理转细,臆前渐渐微白。
黄色,一变之后乃至累变,其色似于鶖氅而色微深,大况鴘烂雄黄,变色同也。
青班,一变为青父鴘,鴘转之后乃至累变,横理转细,臆前微微渐白。此次色也。
白唐,唐者黑色也,谓斑上有黑色,一变为青白鴘,杂带黑色,鴘转之后乃至累变,横理转细,臆前渐渐微白。
赤斑唐,谓斑上有黑色也。一变为鴘,其色多黑,鴘转之后乃至累变,横理转细,臆前黑虽渐褐,世人仍名为黑鴘。
青斑唐,谓斑上有黑色也。一变为鴘,其色带青黑,鴘转之后乃至累变,横理虽细,臆前之色仍常暗黪。此下色也。
鹰之雌雄,唯以大小为异,其余形象本无分别。雉鹰虽小,而是雄鹰,羽毛杂色,从初及变,既同兔鹰,更无别述。雉鹰一岁,臆前从理阔者,世名为〈乞鳥〉斑。至后变为鴘鶬之时,其臆从理变作横理,然犹阔大。若臆前从理本细者,后变为鴘鶬之时,臆前横理亦细。
荆窠白者,短身而大,五斤有余,便鸟而快,一名沙裹白。生代北沙漠里荆窠上,向雁门、马邑飞。
代都赤者,紫背黑须,白睛白毛。三斤半已上、四斤已下便兔,生代川赤岩里,向虚丘、中山、白〈山間〉飞。
漠北白者,身长且大,五斤有余,细斑短胫,鹰内之最。生沙漠之北,不知远近,向代川、中山飞。一名西道白。房山白者,紫背细斑,三斤已上、四斤已下便兔,生代东房山白杨、椵树上,向范阳、中山飞。
渔阳白,腹背俱白,大者五斤便兔,生徐无及东西曲。一名大曲、小曲。白叶树上生,向章武、合口、博海飞。
东道白,腹背俱白,大者六斤余,鹰内之最大。生卢龙、和龙以北,不知远近,向涣休、巨黑(一曰里)、章武、合口、光州(一曰川)飞。虽稍软,若值快者,越于前鹰。土黄,所在山谷皆有。生柞栎树上,或大或小。
黑皂鹂,大者五斤,生渔阳山松杉树上,多死。时有快者,章武飞。白皂鹂,大者五斤,生渔阳、白道、河阳、漠北,所在皆有。生柏枯树上,便鸟,向灵丘、中山、范阳、章武飞。青斑,大者四斤,生代北及代川白杨树上。细斑者快,向灵丘山、范阳飞。
鴘鹰荏子,青黑者快,蜕净眼明,是未尝养雏,尤快。若目多眵,蜕不净者,已养雏矣,不任用,多死。又条头无花,虽远而聚。或条出句然作声,短命之候。口内赤,反掌热,隔衣蒸人,长命之候。叠尾、振卷打格、只立理面毛、藏头睡,长命之候也。
凡鸷鸟飞尤忌错,喉病入叉,十无一活。叉在咽喉骨前皮里,缺盆骨内,嗉之下。
吸筒,以银〈釒棄〉为之,大如角鹰翅管。鹰已下,筒大小准其翅管。
凡夜条不过五条数者短命,条如赤小豆汁与白相和者死。
凡网损、摆伤、兔蹋伤、鹤兵爪,皆为病。
- 推荐作品:
- 史
- 十三经
- 左传
- 仪礼
- 孝经
- 论语
- 孟子
- 公羊传
- 易经
- 大学
- 笠翁对韵
- 文昌孝经
- 匡谬正俗
- 正史
- 后汉书
- 晋书
- 旧唐书
- 隋书
- 新五代史
- 周书
- 北史
- 金史
- 逸周书
- 续资治通鉴
- 汉官六种
- 过江七事
- 贞观政要
- 靖康传信录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平宋录
- 晏子春秋
- 唐才子传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华阳国志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史通
- 儒家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说苑
- 盐铁论
- 春秋繁露
- 帝范
- 潜夫论
- 中论
- 兵家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孙膑兵法
- 三略
- 将苑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法家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扬子法言
- 农家
- 齐民要术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难经
- 濒湖脉学
- 针灸大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九章算术
- 神峰通考
- 葬法倒杖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古画品录
- 随园食单
- 鬼谷子
- 千字文
- 格言联璧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困学纪闻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类书
- 太平御览
- 搜神后记
- 小说家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搜神记
- 西厢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酉阳杂俎
- 子不语
- 东游记
- 孽海花
- 十二楼
- 花月痕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绣云阁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说岳全传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薛刚反唐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隋唐两朝志传
- 毛公案
- 释家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中说
- 道家
- 老子
- 庄子
- 阴符经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神仙传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浮生六记
- 呻吟语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文心雕龙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诗人玉屑
- 牡丹亭
- 长生殿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