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文事
多才之士,才储八斗;博学之德,学富五车。
才华横溢的士人才储八斗,学识广博的儒士学富五车。
《三坟》《五典》,乃三皇五帝之书;《八索》《九丘》,是八泽九州之志。
三坟五典是记载三皇五帝事迹的历史书;八索九丘是描写八泽九州的地理志。
《书经》载上古唐虞三代之事,故曰尚书;《易经》乃姬周文王周公所系,故曰《周易》。
尚书上记载的是上古时期尧、舜和夏、商周三代的政事;周易由周文王、周公所编纂,是伏羲、文王、周公、孔子四圣的精心杰作。
二戴曾删《礼记》,故曰《戴礼》;二毛曾注《诗经》,故曰《毛诗》。
戴德、戴圣删减礼记,所以礼记叫做载礼;毛亨、毛苌曾经注解诗经,故而诗经又名毛诗。
孔子作《春秋》,因获麟而绝笔,故曰《麟经》。
孔子修春秋,至鲁哀公十四年因捕获麒麟而停笔,因此春秋别名麒经。太公谈论韬略都是借着虎豹来命那篇章之名。
荣于华衮,乃《春秋》一字之褒;严于斧钺,乃《春秋》一字之贬。
《春秋》上一个字的褒扬,如同华衮的荣耀;《春秋》上一个字的贬斥,如同斧钺的严厉。
缣缃黄卷,总谓经书;雁帛鸾笺,通称简札。
缣缃和黄卷都是经书的总称。雁帛和鸾笺皆为书信的别名。
锦心绣口,李太白之文章;铁画银钩,王羲之之字法。
“锦心绣口”,是用来形容李白的诗文辞藻华丽,文思优美;“铁画银钩”,是用来比喻王羲之的书法笔力刚健,生动圆润。
雕虫小技,自谦文学之卑;倚马可待,羡人作文之速。
“雕虫小技”是自谦文才卑下;“倚马可待”,是称羡别人写作神速。
称人近来进德,曰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羡人学业精通,曰面壁九年,始有此神悟。
赞扬别人进步神速,就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称赞别人学业精通,就说“面壁九年,始有此神悟”。
五凤楼手,称文字之精奇;七步奇才,羡天才之敏捷。
“五凤楼手”,是赞他人文字精奇;“七步奇才”,是称赞他人才思敏捷
誉才高,曰今之班马;羡诗工,曰压倒元白。
称赞他人才学高尚,便说是“今之班马”;称羡别人善于写诗,可说是“压倒元白”。
汉晁错多智,景帝号为智囊;高仁裕多诗,时人谓之诗窖。
汉汉代晁错很有智慧,汉景帝称他为“智囊”;王仁裕写诗万篇,时人称他为“诗窖”。
骚客即是诗人,誉髦乃称美士。
“骚客”就是指诗人;“誉髦”是俊士的美名。
自古诗称李杜,至今字仰钟王。
自古以来论诗者推崇李白、杜甫;迄今为止书法界最敬仰的是钟繇、王羲之。
白雪阳春,是难和难赓之韵;青钱万选,乃屡试屡中之文。
“白雪阳春”,是指最难以唱和、难以接续的高雅之曲;“青钱万选”,是形容屡试屡中的好文章。
惊神泣鬼,皆言词赋之雄豪;遏云绕梁,原是歌音之嘹喨。
“惊神泣鬼”,是说人的诗文词赋雄健豪放;“遏云绕梁”,是说人的歌声优美嘹亮。
涉猎不精,是多学之弊;咿唔呫毕,皆读书之声。
涉猎广泛不求精深是学习贪多求全的弊病;“咿唔佔毕”,都是指勤苦诵读的声音。
连篇累牍,总说多文;寸楮尺素,通称简札。
“连篇累牍”是形容冗长累赘的文章;“寸楮尺素”,都是说的信札。
以物求文,谓之润笔之资;因文得钱,乃曰稽古之力。
请人作诗文书画的酬劳称为“润笔”的费用;因为教书而得到钱财,称为“稽古”的功劳。
文章全美,曰文不加点;文章奇异,曰机杼一家。
文思敏捷一气呵成,无须修改,称为“文不加点”;文章新奇,有自己的特色风格,称为“机杼一家”。
应试无文,谓之曳白;书成绣梓,谓之杀青。
参加考试的人做不出文章而交白卷,叫作“曳白”;著作完成之后镌刻在梓木上,叫作“杀青”。
袜线之才,自谦才短;记问之学,自愧学肤。
自谦才华不足,称为“袜线之才”;只有书本知识而无见解,称为“记问之学”。
裁诗曰推敲,旷学曰作辍。
斟酌字句反复考虑叫作“推敲”,荒废学业叫作“作辍”。
文章浮薄,何殊月露风云;典籍储藏,皆在兰台石室。
文章肤浅,如同“月露风云”;古代典籍图书的储藏,都在“兰台石室”。
秦始皇无道,焚书坑儒;唐太宗好文,开科取士。
秦始皇暴虐无道,焚烧书籍,活埋儒生;唐太宗网罗人才,开科取士。
花样不同,乃谓文章之异;潦草塞责,不求辞语之精。
“花样不同”,是说文章风格各异;“潦草塞责”,是说不求精详。
邪说曰异端,又曰左道;读书曰肄业,又曰藏修。
不合正统的学说叫作“异端”,又叫“左道”;读书叫作“肄业”,又叫“藏修”。
作文曰染翰操觚,从师曰执经问难。
写字作文称“染翰操觚”,拜师学习叫“执经问难”。
求作文,曰乞挥如椽笔;羡高文,曰才是大方家。
请人写文章说乞挥如椽笔,称赞别人文章高妙说这才是大方家。
竞尚佳章,曰洛阳纸贵;不嫌问难,曰明镜不疲。
文章得到大家推崇广泛流传称为“洛阳纸贵”。有学问的人不嫌别人请教多称为“明镜不疲”。
称人书架曰邺架,称人嗜学曰书淫。
称赞他人书多便说“邺架”,赞美嗜书成癖的人便称“书淫”。
白居易生七月,便识之无二字;唐李贺才七岁,作高轩过一篇。
白居易出生七个月,便认识了之、无这两个字;李贺七岁就有文名,作了高轩过这一篇文章。
开卷有益,宋太宗之要语;不学无术,汉霍光之为人。
只要翻开书本就有益处,这是宋太宗的话;不知学习没有道术,是班固对霍光的评语。
汉刘向校书于天禄,太乙燃藜;赵匡胤代位于后周,陶谷出诏。
汉代的刘向在天禄阁校书时,太乙点燃青藜杖为他照明;赵匡胤取代后周做皇帝,陶谷代替后周皇帝拟成禅位诏书从袖里捧出。
江淹梦笔生花,文思大进;扬雄梦吐白凤,词赋愈奇。
南朝梁代的江淹梦见笔上生出五彩缤纷的花朵,文才大有进步;汉代扬雄梦见自己口里吐出白凤来,词赋更加奇丽。
李守素通姓氏之学,敬宗名为人物志;虞世南晰古今之理,太宗号为行秘书。
唐代李守素精通姓氏的学问,许敬宗称他为“人物志”;虞世南通晓古今之事,唐太宗称他为“行秘书”。
茹古含今,皆言学博;咀英嚼华,总曰文新。
“茹古含今”,是对人学问渊博、通晓古今的称赞;“咀英嚼华”,是赞许他人文章的新奇。
文望尊隆,韩退之若泰山北斗;涵养纯粹,程明道如良玉精金。
韩愈文章声望尊隆,世人景仰他如“泰山北斗”;程颢涵养纯粹,世人比之为“良玉精金”。
李白才高,咳唾随风生珠玉;孙绰词丽,诗赋掷地作金声。
李白诗才极高,出口便是珠玉之句;孙绰词章华美,诗赋扔到地上时有金石之声。
- 推荐作品:
- 史
- 周礼
- 尔雅
- 其他经学
- 笠翁对韵
- 大戴礼记
- 正史
- 三国志
- 后汉书
- 明史
- 宋书
- 元史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北史
- 北齐书
- 陈书
- 逸周书
- 资治通鉴
- 明季北略
- 过江七事
- 五代新说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别史
- 平宋录
- 传记
- 唐才子传
- 十六国春秋
- 载记
- 万历野获编
- 东京梦华录
- 洛阳伽蓝记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吴船录
- 庐山记
- 政书
- 史评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国语
- 春秋繁露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孙膑兵法
- 三略
- 将苑
- 司马法
- 兵法二十四篇
- 历代兵制
- 何博士备论
- 韩非子
- 法家
- 管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天工开物
- 农桑辑要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针灸大成
- 肘后备急方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九章算术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李虚中命书
- 灵城精义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谱录
- 茶经
- 随园食单
- 墨子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格言联璧
- 论衡
- 夜航船
- 人物志
- 公孙龙子
- 西京杂记
- 艺文类聚
- 小说家
- 三国演义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幽明录
- 二刻拍案惊奇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孽海花
- 鬼神传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南游记
- 夷坚志
- 杨家将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龙城录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河东记
- 小五义
- 白牡丹
- 独异志
- 薛刚反唐
- 唐摭言
- 林公案
- 北史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心经
- 了凡四训
- 僧宝传
- 老子
- 庄子
- 列子
- 黄庭经
- 悟真篇
- 尹文子
- 总集
- 昭明文选
- 别集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郁离子
- 文心雕龙
- 训蒙骈句
- 词曲
- 牡丹亭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