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辞传上·第二章
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变化者,进退之象也;刚柔者,昼夜之象也。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 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圣人观察宇宙间万事万物的现象而设置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以规范之,复于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下各系以吉凶悔吝及有关卦爻象之文辞,而使人明白吉凶的趋向,《易经》中阳刚阴柔相与切摩推荡,而产生变化。所以《易经》中有“吉凶”,是成功或失败的现象。“悔吝”,是表示有忧虑顾虑的现象。“变化”,是前进或后退的现象。“刚柔”,即是昼夜,夜尽昼来,昼尽夜来的现象。六爻的动态,就是天地人才的道理。所以君子平居之时,能心安理得,这是因为能法象《易经》的文辞呀。所以君子平居之时就观察易象而探索玩味它的文辞;一有行动,则观察《易经》的变化,而玩味占筮的吉凶。所以能如大有卦上九爻辞所说:“从上天祐助之,完全的吉而没有不利的。”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子
- 左传
- 礼记
- 论语
- 孟子
- 公羊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中庸
- 笠翁对韵
- 白虎通义
- 史记
- 三国志
- 明史
- 新唐书
- 旧唐书
- 新五代史
- 魏书
- 周书
- 南史
- 梁书
- 北齐书
- 辽史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明季北略
- 五代新说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平宋录
- 十七史百将传
- 英雄记
- 载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洛阳伽蓝记
- 蛮书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政书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史通
- 传习录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国语
- 说苑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兵家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孙膑兵法
- 三略
- 吴子
- 尉缭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历代兵制
- 何博士备论
- 商君书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棠阴比事
- 农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氾胜之书
- 本草纲目
- 难经
- 千金方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肘后备急方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撼龙经
- 滴天髓阐微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月波洞中记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园冶
- 谱录
- 随园食单
- 杂家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百家姓
- 智囊全集
- 梦溪笔谈
- 颜氏家训
- 夜航船
- 陶庵梦忆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老老恒言
- 南越笔记
- 西京杂记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宣室志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西游记
- 聊斋志异
- 醒世恒言
- 封神演义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官场现形记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鬼神传
- 狄公案
- 十二楼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白牡丹
- 独异志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海国春秋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心经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知言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黄庭经
- 云笈七签
- 文始真经
- 亢仓子
- 刘子
- 诗文评
- 浮生六记
- 幽梦影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伯牙琴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诗人玉屑
- 词曲
- 牡丹亭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