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逸周书》原名《周书》。《逸周书》称呼初见于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自清代修《四库全书》,题名为《逸周书》,《逸周书》书名才确定。《隋书·经籍志》又误题为《汲冢周书》,相传乃孔子所删百篇之余,故不入六经。作者不详。此书经后代学者考定为先秦古籍,与《尚书》相类,是一部周时诰誓辞命的记言性史书。
今本全书10卷,正文70篇,其叙事上起周文、武王,下至春秋后期的灵王、景王。内容庞杂,体例不一,性质各异,如前3篇皆以王者师的口吻,讲为政牧民之道;第5篇和第11篇讲救助灾荒的措施与制度;第6~10篇等均类兵家言;而自第11篇以下,各篇又多以维某祀的形式开头,记事或言。第30~50篇,主要记伐商前后事。第51、52篇是有关天文历法的文字等等。其中不少事实,可以和《史记》《礼记》《周礼》等典籍中的记载相互印证。,如《克殷》篇所载周武王待首于太白事及《度邑》《作雒》篇所载周公营建洛邑事等,皆为研究周代历史的重要史料。
然此书文字多误脱,还间杂有后人羼补、更动之作,尤须注意。清人注者数家,以朱右曾《周书集训校释》流传最广及王念孙《读逸周书杂志》、俞樾《周书平议》、刘师培《周书补正》和陈汉章《周书后案》,均可参考。
- 推荐作品:
- 史
- 子
- 集
- 十三经
- 诗经
- 尚书
- 礼记
- 仪礼
- 论语
- 公羊传
- 谷梁传
- 中庸
- 笠翁对韵
- 易传
- 文昌孝经
- 明史
- 晋书
- 新唐书
- 清史稿
- 隋书
- 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北史
- 金史
- 北齐书
- 陈书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三朝北盟会编
- 松漠纪闻
- 靖康传信录
- 奉天录
- 传记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载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江南野史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大唐西域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吴船录
- 传习录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说苑
- 盐铁论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潜夫论
- 中论
- 三十六计
- 素书
- 孙膑兵法
- 三略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便宜十六策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黄帝内经
- 伤寒论
- 难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濒湖脉学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神相全编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棋经十三篇
- 谱录
- 茶经
- 随园食单
- 鬼谷子
- 吕氏春秋
- 墨子
- 百家姓
- 格言联璧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人物志
- 公孙龙子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金楼子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搜神后记
- 小说家
- 山海经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镜花缘
- 东周列国志
- 初刻拍案惊奇
- 老残游记
- 官场现形记
- 酉阳杂俎
- 子不语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狄公案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南游记
- 杨家将
- 女仙外史
- 说唐全传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白牡丹
- 春秋配
- 林公案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心经
- 了凡四训
- 五灯会元
- 中说
- 知言
- 僧伽吒经
- 老子
- 列子
- 抱朴子
- 太玄经
- 文子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尹文子
- 刘子
- 诗文评
- 古文观止
- 别集
- 冰鉴
- 浮生六记
- 幽梦影
- 呻吟语
- 伯牙琴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诗人玉屑
- 牡丹亭
- 桃花扇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