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柔武解
维王元祀一月,既生魄,王召周公旦曰:“呜呼,维在王考之绪功,维周禁五戎,五戎不禁,厥民乃淫。一曰土观幸时,政匮不疑;二曰狱雠刑蔽,奸吏济贷;三曰声乐□□,饰女灭德;四曰维势是辅,维祷是怙;五曰盘游安居,枝叶维落。五者不距,自生戎旅。
武王元年正月十五,武王告诉周公说:“啊呀!考察先父文王的业绩,是他普遍禁止了五戎。五戎不禁止,那些百姓就会变得邪恶。一是兴土木筑游观,侥幸于闲日,赋税匮乏也不忧虑;二是让仇人系狱,用刑于敝弱,赃官受贿;三是纵情歌舞以损其心志,贪恋美色以灭身性;四是只依附权势,只依靠祈祷;五是游手好闲无所事事,臣民解体。 “这五戎不禁绝,自会生出军旅之祸。所以必须以仁德为根本,礼义为措施,以守信为行动,以成功为目标,以决断为谋虑,以度为胜利。致力于审时度势,以法纪为次第。和协均衡邻里,以助贫穷。贼寇见此必胆怯,任何敌人可攻下。战胜他国如演化般抉,不需动用军队。善战的不需搏斗,所以叫柔武。四方没有违抗,包有整个天下。”
“故必以德为本,以义为术,以信为动,以成为新,以决为计,以节为胜。务在审时,纪纲为序,和均□里以匡辛苦。见寇□戚,靡适无□。胜国若化,不动金鼓,善战不斗。故曰柔武,四方无拂,奄有天下。”
- 推荐作品:
- 十三经
- 尚书
- 左传
- 周礼
- 孝经
- 论语
- 孟子
- 公羊传
- 谷梁传
- 中庸
- 笠翁对韵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史记
- 三国志
- 明史
- 新五代史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金史
- 梁书
- 北齐书
- 陈书
- 逸周书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五代新说
- 顺宗实录
- 别史
- 平宋录
- 列女传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十六国春秋
- 英雄记
- 载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洛阳伽蓝记
- 华阳国志
- 蛮书
- 都城纪胜
- 庐山记
- 通典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儒家
- 菜根谭
- 三字经
- 弟子规
- 围炉夜话
- 说苑
- 盐铁论
- 近思录
- 帝范
- 北溪字义
- 兵家
- 素书
- 孙膑兵法
- 尉缭子
- 司马法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虎钤经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扬子法言
- 医家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难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术数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葬书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灵城精义
- 书目答问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梦溪笔谈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人物志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儒林外史
- 西厢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二刻拍案惊奇
- 新齐谐
- 隋唐演义
- 济公全传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十二楼
- 花月痕
- 三刻拍案惊奇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夷坚志
- 西汉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前汉演义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小五义
- 白牡丹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唐摭言
- 林公案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声律启蒙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道家
- 老子
- 列子
- 黄庭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老子想尔注
- 诗文评
- 古文观止
- 别集
- 冰鉴
- 曾国藩家书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诗人玉屑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长生殿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