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 卷上·病·亡阴亡阳论
经云∶夺血者无汗,夺汗者血。血属阴,是汗多乃亡阴也。故止汗之法,必用凉心敛肺之药正治也。惟汗出太甚,则阴气上竭,而肾中龙雷之火随水而上。若以寒凉折之,其火愈炽,惟用大剂参附,佐以咸降之品如童便、牡蛎之类,冷冻饮料一碗,直达下焦,引其真阳下降,则龙雷之火反乎其位,而汗随止。此与亡阴之汗,真大相悬绝。故亡阴亡阳,其治法截然,而转机在顷刻。当阳气之未动也,以阴药止汗。乃阳气之既动也,以阳药止汗;而龙骨、牡蛎、黄、五味收涩之药,则两方皆可随宜用之。医者能于亡阴亡阳之交,分其界限,则用药无误矣。其亡阴亡阳之辨法如何?亡阴之汗,身畏热,手足温,肌热,汗亦热而味咸,口渴喜凉饮,气粗,脉洪实,此其验也;亡阳之汗,身反恶寒,手足冷,肌凉汗冷,而味淡微粘,口不渴,而喜热饮,气微,脉浮数而空,此其验也。至于寻常之正汗、热汗、邪汗、自汗,又不在二者之列。此理知者绝少,即此汗之一端,而聚讼纷纷,毫无定见,误治甚多也。
- 推荐作品:
- 史
- 集
- 十三经
- 诗经
- 左传
- 周礼
- 仪礼
- 孝经
- 论语
- 孟子
- 公羊传
- 谷梁传
- 其他经学
- 中庸
- 笠翁对韵
- 易传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白虎通义
- 汉书
- 宋史
- 新唐书
- 清史稿
- 宋书
- 元史
- 南史
- 金史
- 北齐书
- 辽史
- 陈书
- 南齐书
- 逸周书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明季北略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东观奏记
- 列女传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地理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蛮书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庐山记
- 史评
- 传习录
- 儒家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小窗幽记
- 幼学琼林
- 国语
- 孔子家语
- 潜夫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孙子兵法
- 六韬
- 将苑
- 司马法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管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医家
- 天工开物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肘后备急方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葬书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艺舟双楫
- 谱录
- 随园食单
- 杂家
- 鬼谷子
- 百家姓
- 智囊全集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避暑录话
- 类书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警世通言
- 醒世恒言
- 太平广记
- 博物志
- 喻世明言
- 剪灯新话
- 二刻拍案惊奇
- 新齐谐
- 酉阳杂俎
- 子不语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何典
- 杨家将
- 西汉演义
- 女仙外史
- 儿女英雄传
- 后汉演义
- 老残游记续集
- 朝野佥载
- 河东记
- 小五义
- 白牡丹
- 幻中游
- 薛刚反唐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释家
- 心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道家
- 老子
- 阴符经
- 列子
- 抱朴子
- 神仙传
- 悟真篇
- 文子
- 老子想尔注
- 尹文子
- 刘子
- 诗文评
- 总集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呻吟语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词曲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