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内容
现存《仪礼》的篇次,是郑玄采用刘向《别录》所定的次序,即士冠礼第一,士婚礼第二,士相见礼第三,乡饮酒礼第四,乡射礼第五,燕礼第六,大射礼第七,聘礼第八,公食大夫礼第九,觐礼第十,丧服第十一,士丧礼第十二,既夕第十三,士虞礼第十四,特牲馈食礼第十五,少牢馈食礼第十六,有司彻第十七。
据郑玄的《三礼目录》记载,西汉礼家戴德、戴圣传本的篇次都跟刘向所定的篇次不同。有些学者认为,比较起来,戴德传本的篇次更为合理。大戴所传十七篇的顺序是:士冠礼一,婚礼二,士相见三,士丧礼四,既夕五,士虞礼六,特牲馈食礼七,少牢馈食礼八,有司彻九,乡饮酒礼十,乡射礼十一,燕礼十二,大射仪十三,聘礼十四,公食大夫礼十五,觐礼十六,丧服十七。为什么说戴德传本的篇次更为合理呢?《礼记·昏义》上说;夫礼始于冠,,本于昏,重于丧祭,奠于朝聘,和于射乡,此礼之大体也。戴德传本的篇次大体上就合乎《昏义》上所说的次序。
清代学者邵懿辰在他的《礼经通论》里说:冠昏丧祭射乡朝聘八者,礼之经也。冠以明成人,昏以合男女,丧以仁父子,祭以严鬼神,乡饮以合乡里,燕射以成宾主,聘食以睦邦交,朝觐以辨上下。也是赞同戴德传本篇次的。罗振玉《汉熹平石经残字集录》中着录一石,首行作乡饮酒第十,跟郑玄《三礼目录》中所举戴德的篇次吻合,可见汉朝礼学博士们的读本,就是用戴德传本篇次的。不过,郑玄采用的刘向所编定的篇次,也不能说杂乱不合理,这个篇次是用三条线贯穿着的,,从成人、成婚到社交活动,从低级贵族到高级贵族,从生到死。排法尽管与大戴不同,系统性也是很鲜明的。
按照郑玄注本的篇次,十七篇内容如下:
第一篇士冠礼:古代贵族子弟到了二十岁,可以作为本族一个正式成员,为此而特别举行一种加冠典礼,从而使本人和宗族都明确认定他已成人,人生的一个崭新的重要的阶段开始了。这篇礼文记载了这项礼节的详细经过。
第二篇昏礼:古代贵族把结婚看成为上事宗庙、下继后世的神圣责任,这篇礼文就是记载男女双方在家长主持下,从纳采到婚后庙见的一系列礼仪。
第三篇士相见礼:是记载贵族与贵族第一次交往,带着礼物登门求见和对方回拜的礼节。
第四篇乡饮酒礼:记载的是古代基层行政组织定期举行的以敬老为中心的酒会仪式。
第五篇乡射礼:记载的是古代基层行政组织定期举行的射箭比赛大会的具体仪节。
第六篇燕礼:记载的是诸侯和他的大臣们举行酒会的详细礼节,酒会上有宫廷艺术家的演奏和歌唱。
第七篇大射礼:记载的是在国君主持下举行的射箭比赛大会的具体仪节,参加比赛大会的人都是各级贵族。
第八篇聘礼:记载的是国君派遣大臣到他国进行礼节性访问的具体细节。
第九篇公食大夫礼:记载的是国君举行宴会招待来访外国大臣的礼节。
第十篇觐礼:记载的是诸侯朝见天子的礼节。
第十一篇丧服:记载的是人们对死去的亲属,根据亲疏远近而在丧服和服期上有种种差别的制度。
第十二篇士丧礼、第十三篇既夕,这两篇记载的是一般贵族从死到埋葬的一系列的详细仪节。
第十四篇士虞礼:记载的是一般贵族埋葬其父母后,回家所举行的安魂礼。
第十五篇特牲馈食礼:记载的是一般贵族定期在家庙中祭祀祖祢的礼节。
第十六篇少牢馈食礼、第十七篇有司彻;这两篇记载的是大夫一级的贵族在家庙中祭祀祖祢的礼节。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十三经
- 周礼
- 仪礼
- 论语
- 尔雅
- 易经
- 其他经学
- 易传
- 大戴礼记
- 匡谬正俗
- 史记
- 后汉书
- 旧唐书
- 宋书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北史
- 逸周书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杂史
- 松漠纪闻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平宋录
- 传记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明儒学案
- 高士传
- 载记
- 万历野获编
- 东京梦华录
- 洛阳伽蓝记
- 蛮书
- 吴船录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政书
- 史评
- 史通
- 增广贤文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孔子家语
- 说苑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潜夫论
- 兵家
- 六韬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将苑
- 吴子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邓析子
- 医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难经
- 金匮要略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扁鹊心书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渊海子平
- 九章算术
- 神峰通考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灵城精义
- 艺术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墨子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朱子家训
- 论衡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公孙龙子
- 老老恒言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艺文类聚
- 宣室志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警世通言
- 封神演义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新齐谐
- 唐传奇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杨家将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老残游记续集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白牡丹
- 幻中游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唐摭言
- 两晋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释家
- 心经
- 中说
- 僧伽吒经
- 老子
- 阴符经
- 抱朴子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老子想尔注
- 尹文子
- 刘子
- 总集
- 昭明文选
- 别集
- 冰鉴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呻吟语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诗人玉屑
- 词曲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