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回 樊梨花登台拜帅 薛丁山奉旨完婚
樊梨花登台拜帅 薛丁山奉旨完婚
再说梨花来别夫人,夫人流泪,说道:“儿呀!你要记着白虎关守将杨藩,他父杨虎,与你父亲相好,将你自幼许配给他。后闻他貌丑,虽央求媒妁,而为娘作主,终不允承。今匹配薛世子,杨藩必不甘休,他有左道旁门之术,此去定要小心。”梨花道:“谨依母命。”遂叩别了夫人,同老将点齐大兵,出了寒江关,往白虎关进发。
再言丁山,到了玉翠山,放炮鸣金,惊动了山中巡哨,报进寨中,启道:“大王,不好了,有官兵杀进来了。”应龙听了大怒,结束披挂上马,带领喽罗杀下山来,大喝道:“哪里来的官军?敢来送死么?”丁山听了,把马一拍,提槍喝道:“应龙,为父在此,招你人军,同往征西。”应龙猛听此言,满心疑惑,遂道:“休讨便宜,我家继父薛世子,官封二路元帅,正是堂堂将帅,领百万雄兵,好不威风凛凛。你是何等人,敢来假冒,讨我便宜?且吃我一槍,放马过来!”将长矛挺起来。丁山把戟架住,喝道:“休得无礼,为父便是薛丁山,因在白虎关误伤汝祖,朝廷遂将为父官职削去,重用你樊氏母亲,封侯挂帅,统兵征西,罚我在帐前效用。今令我前来,招你一同征西。快随为父回营缴令。”应龙听了,即忙倒戈下马,跪在地下,叫声:“父亲,孩儿见你打扮不同,望爹爹恕罪。”丁山喜道:“快随为父的前去。”应龙禀说:“孩儿前被爹爹绑出辕门,惧怕而回,今后不敢去了。”丁山说:“前事休提,今日不必惧怕,快随我去缴令。”应龙听了大悦,立刻传令,带领喽罗同丁山离了玉翠山,一路下来。
再言程咬金同樊梨花,入营朝见天子,谢了恩,山呼已毕,加封梨花,谢恩退出。梨花进营拜见了夫人,夫人遂将前情细述。梨花也诉明因由。仙童姑嫂三人前来拜礼,叙了阔别之情。薛勇、薛猛兄弟也来拜见,梨花大喜,各赠黄金手镯,二人拜领,遂备酒筵欢饮。
再言丁山同了应龙,不一日来到营中,朝见天子,复旨谢恩。然后回到营内见过母亲,一门尽皆欢喜。次日程咬金奉旨到营,合家见旨,皆跪下恭听宣读,诏曰:“梨花英雄无敌,智勇兼全,封征西大元帅,威灵侯;薛丁山暂赦前罪,封帅府参将,帐前听用,就此完姻。”圣旨读罢,谢恩已毕,咬金说:“今奉旨完姻。大媒为主,趁今黄道吉日,当晚成亲。”梨花欢容满面,合卺后,一夜欢娱。次日咬金对丁山道:“此后小心,听候元帅呼唤,切勿倔强。”丁山道:“这个自然。”再言梨花戎装上殿,当驾前挂了帅印,御手钦赐三杯御酒。梨花谢了恩,退出御营。来到将台,只见将参谋,都司守备,济济一堂。这班武职,都是顶盔贯甲,一齐跪下,请帅爷登帐。梨花吩咐站立两旁,秦梦、罗章、尉迟号怀一班公爷,俱到帐前说:“元帅在上,末将甲胄在身,不能行礼,就此打躬。”梨花道:“列主王侯请了,本帅蒙圣恩拜为征西元帅,请众将各宜凛遵,听我号令:一不许奸婬放火;二不许纵兵掳掠;三不许畏刀避箭。违令者军法治罪。”当即点罗章为前部先锋,领兵一万,去到白虎关。命秦汉、窦一虎领兵为左右翼,一同前去。后军点了丁山,又点小将应龙,为军前护卫。点尉迟号怀为头运解粮,二运点秦梦,三运点尉迟青山。诸将一声得令,出营上马,多是金盔金甲,领兵而去。
梨花下了将台,令月娥、金莲、仙童、金定四员女将,领了大队人马,放炮起程。朝廷旨下,遂令程铁牛、程千忠父子二人将薛元帅灵柩,同夫人护送至界牌关安顿,候平定西番班师回朝归葬。二将领旨,到营中告知薛老夫人。夫人流泪谢恩。随后一同到白虎山山神庙,将仁贵棺柩移往界牌关。
再言罗章先锋,同秦、窦二将来到关前,一声大叫:“快报与关主知道,早早出来会我。”小番报进。那关主杨藩炼宝已成,伤痕平复,正要出关破敌。番儿报道:“启上平章爷,不好了!唐王拜樊梨花为帅,有将在关外讨战。”杨藩听了大怒道:“可恨这贱人,弑父杀兄,献关降敌,弃旧喜新,另嫁敌国,倒来攻关。”传令抬刀备马。
杨藩披甲停当,上马提马,带领三军来到关前,吩咐放炮开关。一声炮响,关门大开,放下吊桥,冲到阵前。只见罗章头戴紫金冠,身穿白银甲,外罩白罗袍,坐下小白龙驹,手执梅花槍,面如冠玉,双尾高挑,见了杨藩,喝声:“丑鬼,快下马受死,免得小爷爷动手。”杨藩听了大怒:“你乃无名小卒,快叫梨花贱人前来会我。”罗章听了,说:“休得多言,看槍。”一槍刺将过去。扬藩把手中刀望上二架,冲锋过去,回转过来,望罗章头上砍来。罗章把槍往上一抬,二人战了三十余合。杨藩见不能取胜,忙祭起飞镖。罗章抬头一看,见红光一道,直望面门上冲来,躲避不及,一镖正中肩膊上,坐不住马,迎面一跤,跌下马来。杨藩正侍来取首级,却被秦、窦二将敌住,有军士救回。梨花看见,忙取灵丹敷好,不一日痊愈。
那杨藩见了二将,喝声:“杀不尽的矮子,你今又来交战。”秦汉道:“今番来取你性命。”棍棒交加,杀得杨藩招架不住,又祭起飞镖。二将看势不好,一个钻天,一个入地逃走了。杨藩收了飞镖,骑马杀到营前,大叫道:“背夫另嫁的樊梨花,快快出来,与原配丈夫答话。”探子报进,恼了丁山、应龙,父子二人上帐,禀说:“元帅,末将愿出去活擒杨藩。”梨花说:“番将杨藩指名要我出去,你父子二人与我掠阵,我当亲自去会他。”随即披甲上马,手执双刀,冲出营来。杨藩抬头一见,见冲出一员女将,但见头戴金凤冠,雉尾高挑,面如西子,貌若昭君,有闭月羞花之貌,胜如月殿嫦娥,身穿锁子黄金甲,外罩绣龙袍,足穿小缎靴,坐下腾云马,手执双刀。两旁四员女将,后面大旗上,写着大元帅樊。杨藩先是大怒,恨不得一刀将梨花砍为两段,及见了梨花容貌,倒觉满口流涎,说:“好一块羊肉,却被薛蛮子夺去。今日必要活擒她回关,成就姻缘,方雪此恨。”
不知擒得来擒不来,且看下回分解。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子
- 集
- 十三经
- 尚书
- 左传
- 礼记
- 孝经
- 孟子
- 尔雅
- 易经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匡谬正俗
- 正史
- 史记
- 三国志
- 后汉书
- 新唐书
- 隋书
- 宋书
- 新五代史
- 魏书
- 南史
- 北齐书
- 辽史
- 逸周书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明季北略
- 过江七事
- 杂史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别史
- 平宋录
- 传记
- 十七史百将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英雄记
- 载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吴船录
- 政书
- 通典
- 传习录
- 儒家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荀子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说苑
- 盐铁论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三十六计
- 素书
- 六韬
- 孙膑兵法
- 将苑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武经总要
- 便宜十六策
- 投笔肤谈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法家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医家
- 天工开物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针灸大成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三命通会
- 葬书
- 神峰通考
- 李虚中命书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园冶
- 茶经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夜航船
- 人物志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老老恒言
- 南越笔记
- 尚书正义
- 风俗演义
- 类书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小说家
- 山海经
- 水浒传
- 西游记
- 搜神记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二刻拍案惊奇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济公全传
- 孽海花
- 十二楼
- 北游记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夷坚志
- 杨家将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后汉演义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南史演义
- 幻中游
- 独异志
- 小八义
- 春秋配
- 唐摭言
- 林公案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释家
- 心经
- 中说
- 道家
- 庄子
- 列子
- 黄帝四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悟真篇
- 刘子
- 诗文评
- 总集
- 别集
- 冰鉴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呻吟语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诗人玉屑
- 词曲
- 桃花扇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