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回 盗金莺秦窦逞能 摄魂铃擒花伯赖
盗金莺秦窦逞能 摄魂铃擒花伯赖
再说次日天明,元帅升帐,令先锋罗章领兵一万攻关。罗章领命,结束停当,顶盔贯甲,上马提槍出营,领人马来到关前,抬头一看,见高山环绕,关城立在中间。即令军士大骂。小卒报入关中。花家兄弟听报,全身披挂,带领番兵,放炮开关,冲出两支人马,来到阵前。罗章抬头一看,见为首二将,俱是红帽扎巾,狐尾当头,雉尾高挑,身穿金甲,一人拿槍,一人拿鞭,脸分黑白,都骑高马,一样打扮。罗章知是花氏兄弟,便挺槍出马,直刺花伯赖。伯赖大怒,执槍相迎,战有二十个回合,花叔赖见兄不胜,提鞭出马双战罗章。罗章全不在心上,一支槍敌住两般军器,大战五十余合,不分胜负。花叔赖放出金莺飞空扑面冲来,罗章大慌,回马就走,被花叔赖一鞭打来,正中肩上,伏鞍大败而走。花氏兄弟跟后赶来。探子报入营中,说:“罗先锋被番兵鞭打肩上,大败而走,请元帅发令接应。”樊梨花听了大怒,令薛丁山出阵接战,刘仁、刘瑞为左右接应。三将得令,邻兵冲出营来,让过罗章,接住花氏兄弟交战。刘仁、刘瑞亦皆上前,杀得花家兄弟汗流浃背,花伯赖拖槍回马就走,薛丁山随后追来。花叔赖放出金莺扑面飞来,刘仁、刘瑞见了,回马就走。花叔赖又持鞭打来,正中二将背上,几乎落马,众将救回。薛丁山听得二将被打,正欲回身来救,花叔赖神鞭已到面前,打中肩上,丁山伏鞍大败回走。花氏兄弟大喜,驱兵掩杀,杀死唐兵不少。探子报入营中,元帅大惊,令秦汉、刁月娥、窦一虎、薛金莲四将,速挡花家人马,救回三将。四人得令,带兵出营。那花氏兄弟杀到红日西沉,又见大唐人马冲出,遂鸣金收军进关,摆筵庆贺。再言唐营救回四员大将,俱皆被番将打伤,忙将丹药敷好,即刻痊愈。元帅说:“罗将军,番奴用何法术将四将打伤,连输二阵?”罗章说:“小将今日出兵攻关,见关上扯起绣旗,番将名字叫花伯赖、花叔赖,东西两座高山镇守,那花叔赖身边有只火眼金莺。放出要吃人眼目,小将招架不住,被神鞭打中。”元帅说:“他有金莺厉害,明日出战,众将须要防备。”再言秦汉对窦一虎说:“元帅惧怕金莺,待我与你今晚进关盗取金莺。明日出战,必然大胜。”窦一虎依允。当夜瞒了元帅,窦一虎地行入关,秦汉耸入云中,落在东房。见房中只一妇人,名欢娘,正在怨恨。秦汉遂走进。欢娘道:“你是哪里来的?”秦汉说:“我是唐将,从云中飞来。”欢娘说:“真是神人,怪不得杀得西番势如破竹,此关指日可破。你此来何事?奴愿托以终身。”秦汉说:“我为盗取金莺而来。”欢娘道:“此系冤家用惯的,今同婬妇在西房中。”叫声:“二大王啊!原非是奴家负你,你偏向于我,我打点归唐,等候胜负如何再说?”秦汉忙又飞到西房,见房中灯烛辉煌,亦有一个女娘,坐在床前,生得绝色,她亦出口怨言,对了锦帐,叫声:“冤家,为何像死人一般睡着,不念奴家春心乱动,醉得如此。快快醒来,脱了衣服好睡。”叫了几声,仍旧鼾声如雷,只是不应。那爱娘无奈,脱了衣裙,露出粉嫩肌肤,斜露酥胸,钻入帐内,嗳声叹气。秦汉在窗前见了这个情景,好不动火。已是三更时分,此时正好下手,但不知金莺放在何处?立在栏杆边,团团寻取。只见地下窦一虎钻出来,对秦汉说道:“你不见床头前挂的,不是金莺么?”秦汉一看果然。窦一虎忙走到床边,取了笼子。谁想金莺叫了起来,床上花叔赖醒觉,翻身坐起。秦汉接了窦一虎的金莺,飞在云端。花叔赖下床一见矮子大怒,取过神鞭打来。窦一虎把身子一扭不见了。花叔赖见了大惊,说:“此人倒有地行之术。”抬头一看,不见了金莺,吓得魂不附体,说:“这矮子又没拿去,为何不见了?岂不是奇?”只听得半空中金莺叫声,忙出外抬头一看,见云端又有一个矮子,提了笼儿,说道:“花叔赖,你靠此金莺儿,昨日阵上伤我四员大将。这金莺我秦将军盗取了。”说罢飞去。花叔赖道:“可惜这只金莺,蒙师父所赠,上阵至宝,不料唐营有钻天入地之能人。”遂传令各营军士,严加谨守,乱到天明。再言秦、窦二将回归营中,秦汉说:“师兄盗莺,不奉军令,倘元帅知道,治罪不便。”窦一虎说:“师弟,快将金莺踹死了,埋其形迹。”秦汉点头,果将金莺连踹数踹,登时而死。二人不睡,候到天明,元帅升帐,众将分立两旁。元帅说:“昨日伤我四将,今日谁去攻关?”闪出黑脸将母天蓬陈金定上帐说:“末将愿去攻关。”元帅说:“姐姐虽然勇猛,不可独往,且与刁月娥同去。”二员女将得令,陈金定提锤,刁月娥使双刀,全身披挂,上了马,带了人马出营,杀到关下。再言那花叔赖不见了金莺,正与花伯赖商议,番儿报说:“二员女将正要攻关。”二人大怒,开关出阵,花叔赖迎住陈金定,花伯赖迎住刁月娥,二女两男,一场大战。花伯赖与刁月娥战到数十个回合,花伯赖实难取胜,回马诈败而走。刁月娥喝声:“哪里走!”随后追去,取出摄魂铃一摇,花伯赖霎时仰面一跤,跌下马来。番兵正要来救,被刁月娥轻舒猿臂,捉过马来,回马飞奔进营献功。这花叔赖实战不过陈金定,又见兄被捉,回马大败而走。陈金定随后追赶,花叔赖不进关中,落荒而走。金定一路追去,追到山曲内,花叔赖说:“好厉害的蛮婆,叫我前无去路,后有追兵,我命休矣!”正慌之间,只见一仙女骑鹤落下,说:“陈金定休得无礼,俺公主在此。”手持雌雄双剑,敌住陈金定。金定昔日在武当圣母处认得的,喝道:“赤龙公主,你是出家修仙学道之人,休要来管闲事,待我擒这番将献功。”公主大怒道:“陈金定,那花叔赖是吾姊妹的徒弟,焉有不救。你若赢得我中手宝剑,我便还你。”陈金定听得此育,大怒道:“休得夸口。”举起铁锤打来,公主将双剑交迎,二人大战。花叔赖见了,大喜说:“救兵到了。”飞马走入关中。
二人正在厮杀,听得空中鹤叫,又来了四位仙女。陈金定看见,回马就走,五位公主也不追赶。花叔赖接入营中,细说金莺被矮子盗去,哥哥又被拿捉,方才若无师父相救,弟子性命难保。五位公主说:“徒弟不须烦恼。梨花仗黎山门下,伤我同道之中甚多,故我等姊妹发书相请,同下山来。待我摆列一阵,与他分个高下,比一比手段,若破五龙阵,方算樊梨花本事,若不能破,任他唐兵百万,尽为飞灰。待我们复回西番地方,中原也可以得,只少上将雄兵,若有此二件,就容易了。”花叔赖说:“不难,待徒弟修本求救,自有雄兵猛将。”五公主说:“事不宜迟,快些拜本。”
不知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 推荐作品:
- 子
- 集
- 十三经
- 诗经
- 尚书
- 礼记
- 仪礼
- 孝经
- 论语
- 尔雅
- 谷梁传
- 易经
- 大学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正史
- 史记
- 三国志
- 汉书
- 后汉书
- 明史
- 晋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南史
- 梁书
- 辽史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纪事本末
- 三朝北盟会编
- 贞观政要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平宋录
- 十七史百将传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载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吴船录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史通
- 三字经
- 荀子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国语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北溪字义
- 兵家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六韬
- 孙膑兵法
- 三略
- 将苑
- 吴子
- 尉缭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练兵实纪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法家
- 管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折狱龟鉴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氾胜之书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难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扁鹊心书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月波洞中记
- 棋经十三篇
- 艺舟双楫
- 谱录
- 茶经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千字文
- 墨子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清代名人轶事
- 困学纪闻
- 西京杂记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太平御览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红楼梦
- 警世通言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镜花缘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子不语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古今谭概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夷坚志
- 西汉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说岳全传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朝野佥载
- 河东记
- 幻中游
- 独异志
- 春秋配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心经
- 了凡四训
- 五灯会元
- 中说
- 知言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道家
- 老子
- 黄庭经
- 神仙传
- 悟真篇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诗文评
- 总集
- 古文观止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呻吟语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随园诗话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