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五代是一个封建分裂割据的时代,中原有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小王朝的相继更替;中原以外的地区分裂为吴、南唐、前蜀、后蜀、吴越、楚、闽、南汉、南平、北汉等十国。各个王朝统治的时间都比较短促,用欧阳修的话来说,于此之时,天下大乱,中国之祸,篡弑相寻,五代五十三年之间,易五姓十三君,而亡国被弑者八,长者不过十馀嵗,甚者三、四嵗而亡,出现置君犹易吏,变国若传舍。这种局面之所以出现,是由于唐安史之乱以后中央集权制度被破坏,,地方藩镇在大地主势力支持下,拥兵割据,独霸一方。唐末黄巢农民大起义的革命威力摧毁了唐王朝,沉重打击了旧的藩镇割据势力。但是,黄巢起义最后遭到了失败。一批在镇压起义中形成的军阀成了新的割据势力。唐朝灭亡后,他们继续霸占一方,互相篡夺攻击,造成了我国历史上五代十国的短暂分裂局面。新五代史的作者对于这种分裂割据现象采取了否定的态度。但是,他把分裂割据的根本原因,归结为封建道德的败坏。
在欧阳修看来,五代是一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道乖,而宗庙朝廷人鬼皆失其序的乱世。真是礼乐崩坏,三纲五常之道绝,而先王之制度文章,扫地而尽于是矣。因此,他采取了和编写新唐书不同的做法。在新唐书中,他重视典章制度,不厌其详地加以记载,而在新五代史中,由于他认为五代时期天理几乎其灭,是一个乱极矣的时代,根本没有什么礼乐制度可谈,因而他说:五代礼乐文章,吾无取焉,其后世有必欲知之者,不可以遗也。因此,他除写了司天考、,职方考以外,其他的典章制度一概没有写。
在编撰体例方面,新五代史改变了旧五代史的编排方法。旧五代史分梁书、唐书等书,一朝一史,各成体系;新五代史则打破了朝代的界限,把五朝的本纪、列传综合在一起,依时间的先后进行编排。旧五代史不分类编排列传;新五代史则把列传分为各朝家人传、死节传、死事传、一行传、杂臣传,等等。
北宋亡后,北方的金政权在章宗泰和七年明令新定学令内,削去薛居正五代史,止用欧阳修所撰。至于南方的南宋,由于理学盛行,更是独尊新五代史。
由于欧阳修编写新五代史后于旧五代史,看到了旧五代史编撰者所没有看到的一些资料,他往往采用小说、笔记之类的记载,补充了旧五代史中所没有的一些史实。如王景仁、郭崇韬、安重诲、李茂贞、孔谦、王彦章、段凝、赵在礼、范延光、卢文纪、马胤孙、姚顗、崔税、吕琦、杨渥等传都或多或少地补充了若干事实,有些则插入比较生动的情节,以小见大,使读者加深对五代时期的人物和事件的了解。就历史资料方面而言,新五代史和旧五代史是可以互为补充的。
- 推荐作品:
- 史
- 诗经
- 左传
- 周礼
- 仪礼
- 孝经
- 孟子
- 尔雅
- 公羊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大学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汉书
- 后汉书
- 明史
- 晋书
- 旧唐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旧五代史
- 北史
- 梁书
- 陈书
- 南齐书
- 编年史
- 续资治通鉴
- 三朝北盟会编
- 五代新说
- 松漠纪闻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别史
- 传记
- 十七史百将传
- 英雄记
- 载记
- 吴越春秋
- 万历野获编
- 东京梦华录
- 蛮书
- 都城纪胜
- 庐山记
- 政书
- 通典
- 史评
- 史通
- 儒家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小窗幽记
- 幼学琼林
- 国语
- 说苑
- 近思录
- 明夷待访录
- 潜夫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三十六计
- 素书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司马法
- 练兵实纪
- 投笔肤谈
- 法家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天工开物
- 神农本草经
- 奇经八脉考
- 针灸大成
- 洗冤集录
- 肘后备急方
- 术数
- 三命通会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九章算术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谱录
- 杂家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墨子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笑林广记
- 夜航船
- 名贤集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西京杂记
- 池北偶谈
- 避暑录话
- 艺文类聚
- 宣室志
- 小说家
- 聊斋志异
- 警世通言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镜花缘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绿野仙踪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隋唐演义
- 济公全传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雍正剑侠图
- 穆天子传
- 三遂平妖传
- 南游记
- 西汉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河东记
- 幻中游
- 唐摭言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声律启蒙
- 释家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知言
- 僧伽吒经
- 道家
- 老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悟真篇
- 文子
- 昭明文选
- 呻吟语
- 日知录
- 郁离子
- 牡丹亭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