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评价
文学家评论
近代文学家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所说者汉二事,隋三事,唐八事,宋十一事,明十五事。其中隋唐故事,多采自唐人小说,故唐人小说在元既己侵入杂剧及传奇,至明又归入了话本,然而悬想古事,不易了然,所以逊于叙述明朝故事的十余篇远甚了。
网络评价
《醒世恒言》作为白话短篇笔记集,由明末冯梦龙纂辑,始刊于1627年。其题材或来自民间事实,或来自史传和唐、宋故事。除少数宋元旧作外,绝大多数是明人作品,部分是冯氏拟作。形象鲜明,结构充实完整,描写细腻,不同程度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和市民思想感情。但有些作品带有封建说教、因果报应宣传和色情渲染。
《醒世恒言》同作者之前刊行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一起,合称《三言》,是最重要的中国古代白话短篇笔记集之一。通常亦与凌蒙初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并称,称为三言二拍。
本书重要内容,则是大胆地暴露、揭发了封建统治头子们的穷奢极欲,荒淫无耻的生活。
本书里有很大一部分是明代的作品。这个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内部的商品经济,已大量发展起来。一般地讲,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已开始于这个阶段。作为市民文学特点的话本文学,自然会把这一时期的经济生活和由此而产生的思想意识反映到作品中来。像《施润译滩阙遇友》《徐老仆义愤成家》等篇,都透露出一些消息。
本书收录了四十篇风格名异的故事,这些故事,有来源于史传的,也有出于历代笔记、小说的,而最多最根本的源头,则直接来自民间传 说故事,来自社会的实际生活。通过这些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程度上,反映出了当时 各种社会生活人民的愿望。
《醒世恒言》因为刊行较晚,文人创作的成分较多,修订润饰之处较精,所以有许多篇的艺术居就,哪结构的完整,人物形象的刻划鲜明,情节描绘的细腻,语汇的丰富等等,都远非在它之前的质朴简古之作所能比拟。
- 推荐作品:
- 史
- 子
- 尚书
- 易经
- 其他经学
- 易传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匡谬正俗
- 新唐书
- 隋书
- 新五代史
- 北史
- 梁书
- 陈书
- 逸周书
- 编年史
- 续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三朝北盟会编
- 杂史
- 贞观政要
- 战国策
- 奉天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别史
- 传记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十六国春秋
- 英雄记
- 吴越春秋
- 地理
- 水经注
- 大唐西域记
- 蛮书
- 岭外代答
- 政书
- 史评
- 史通
- 传习录
- 儒家
- 荀子
- 围炉夜话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近思录
- 明夷待访录
- 潜夫论
- 兵家
- 三十六计
- 素书
- 百战奇法
- 吴子
- 司马法
- 李卫公问对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医家
- 氾胜之书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难经
- 千金方
- 濒湖脉学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食疗本草
- 温病条辨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园冶
- 茶经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千字文
- 墨子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夜航船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龙文鞭影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类书
- 宣室志
- 山海经
- 三国演义
- 红楼梦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阅微草堂笔记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幽明录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唐传奇
- 古今谭概
- 狄公案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穆天子传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南游记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说唐全传
- 雷峰塔奇传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老残游记续集
- 大唐新语
- 南史演义
- 小五义
- 白牡丹
- 幻中游
- 小八义
- 唐摭言
- 林公案
- 北史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毛公案
- 释家
- 了凡四训
- 中说
- 知言
- 僧伽吒经
- 道家
- 庄子
- 阴符经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庭经
- 太玄经
- 悟真篇
- 文子
- 文始真经
- 尹文子
- 刘子
- 昭明文选
- 别集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呻吟语
- 西湖梦寻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训蒙骈句
- 词源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