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西湖北路·保俶塔
宝石山高六十三丈,周一十三里。钱武肃王封寿星宝石山,罗隐为之记。其绝顶为宝峰,有保ㄈ塔,一名宝所塔,盖保ㄈ塔也。宋太平兴国元年,吴越王?,闻唐亡而惧,乃与妻孙氏、子惟?、孙承?入朝,恐其被留,许造塔以保之。称名,尊天子也。至都,赐礼贤宅以居,赏赉甚厚。留两月遣还,赐一黄袱,封识甚固,戒曰:“途中宜密观。”及启之,则皆群臣乞留ㄈ章疏也,ㄈ甚感惧。既归,造塔以报佛恩。保ㄈ之名,遂误为保叔。不知者遂有“保叔缘何不保夫”之句。
ㄈ为人敬慎,放归后,每视事,徙坐东偏,谓左右曰:“西北者,神京在焉,天威不违颜咫尺,ㄈ敢宁居乎!”每修省入贡,焚香而后遣之。未几,以地归宋,封ㄈ为淮海国王。其塔,元至正末毁,僧慧炬重建。明成化间又毁,正德九年僧文镛再建。嘉靖元年又毁,二十二年僧永固再建。隆庆三年大风折其顶,塔亦渐圮,万历二十二年重修。其地有寿星石、屯霞石。去寺百步,有看松台,俯临巨壑,凌驾松抄,看者惊悸。
塔下石壁孤峭,缘壁有精庐四五间,为天然图画图。
黄久文《冬日登保ㄈ塔》诗:
当峰一塔微,落木净烟浦。日寒山影瘦,霜泐石棱苦。
山云自悠然,来者适为主。与子欲谈心,松风代吾语。
夏公谨《保ㄈ塔》诗:
客到西湖上,春游尚及时。石门深历险,山阁静凭危。
午寺鸣钟乱,风潮去舫迟。清樽欢不极,醉笔更题诗。
钱思复《保ㄈ塔》诗:
金刹天开画,铁檐风语铃。野云秋共白,江树晚逾青。
凿屋岩藏雨,粘崖石坠星。下看湖上客,歌吹正沉冥。
- 推荐作品:
- 史
- 十三经
- 诗经
- 左传
- 礼记
- 周礼
- 论语
- 谷梁传
- 其他经学
- 中庸
- 笠翁对韵
- 白虎通义
- 正史
- 史记
- 后汉书
- 晋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隋书
- 宋书
- 元史
- 南史
- 北史
- 金史
- 辽史
- 陈书
- 逸周书
- 编年史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纪事本末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战国策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平宋录
- 列女传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蛮书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政书
- 荀子
- 弟子规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帝范
- 潜夫论
- 中论
- 兵家
- 素书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吴子
- 李卫公问对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法家
- 慎子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医家
- 农家
- 齐民要术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食疗本草
- 肘后备急方
- 术数
- 三命通会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艺术
- 园冶
- 谱录
- 随园食单
- 杂家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墨子
- 百家姓
- 智囊全集
- 夜航船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公孙龙子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齐东野语
- 太平御览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镜花缘
- 东周列国志
- 二刻拍案惊奇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古今谭概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北游记
- 常言道
- 海上花列传
- 南游记
- 杨家将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女仙外史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南史演义
- 小五义
- 小八义
- 春秋配
- 唐摭言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隋唐两朝志传
- 声律启蒙
- 释家
- 五灯会元
- 阴符经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文子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尹文子
- 刘子
- 诗文评
- 总集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别集
- 幽梦影
- 日知录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词曲
- 闲情偶寄
- 春秋